給創意以鮮活的生命

未經允許,謝絕轉載:羅莘

在法國汝拉山脈和巴黎盆地東南端之間,有一個著名的葡萄酒產區,勃艮第區,這裡環境恬靜安逸,是旋木大師Benoit Averly生活的地方。他從小在農場長大,被樹林包圍,木頭、刀、錘子等等成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憑一雙靈巧的手,從自制玩具、鳥屋到修築大門,無所不能。置身大自然,他常常任思緒飛揚,當靈光乍現,手中的活再重要他也會暫時放下,緊緊抓住悄然出現的創意 – 要讓它的生命延續。

22歲,沒有按部就班繼續大學學業的Benoit遇上鄰邨旋木工匠Gilbert Buffard在當地開設課程,他放棄了去西班牙攻讀語言的計劃,一心想著可以培養業餘愛好, 學起了旋木,這是一種用旋牀把木片或木塊旋成各種形狀的工藝,是現代木工車削加工的鼻祖。兩個月的時間,他學到了旋木基本技能,買下了師傅的車牀,在父母的居所設立了自己的「小車間」,迷上了新技能,就此開始了職業旋木生涯,各種小玩意應運而生,旋轉的陀螺、螺栓、盤子……於是,Benoit開始為它們尋找「主人」 — 為了銷售合法,他成了有商業註冊的個體戶,專營旋木產品。一做就再也沒有停下。開始並不順利,茫茫人海,「遇見」客戶是另一門學問,他找到了熱心的同行求教、加入了組織 — 法國旋木協會開拓各種機會,這是一個溫暖的手工匠人群體,他們分享各種資源,互相扶持,在這個「大家庭」裡,Benoit一步步前行,門開了,路寬了。如今,他的客戶來自世界各地。

2004年,在前後一個月的時間裡,Benoit參加了兩個對他日後發展影嚮深遠的課程:與十位旋木工匠共同邀請到澳大利亞大師Richard Raffan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學習,與大師的交流令Benoit獲得了後來作為助手到美國做展覽的機會,那裡擁有更大旋木產品市場,就此,他打開了美國展覽、教學的各種機會;另一個是加拿大大師Michael Hosaluk的課程,雖然沒有很多技巧內容,卻為他尋找更多的設計靈感提供了各種解決方案和思路。

在學習研究了同行們使用的不同技藝後,Benoit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不再借助車牀,而是開發了一套自己的小工具,靈巧便攜,運用旋木的技巧,一切從簡:簡單的工具、簡單的方式,獲取簡單的形狀。他涉獵廣泛,繪畫、音樂、更是酷愛攝影,喜歡撲捉鄉間路上的美景和建築,也會被各種紋樣、圖案深深吸引,生活中用鏡頭記錄下的這些美好,都成了他日後創作的源泉。他往往把時間留給思考,一旦思路清晰了,制作成為「快手」享受的過程,一蹴而就。

Benoit使用的材料80%都取自白蠟樹,這是他的最愛:這些樹在當地隨處可見,樹幹可以長得很粗壯,使得作品大都取自整塊材料,因此「圓月」也會時有「殘缺」,一種自然的完美缺陷,它們會不時呈現在作品中,只有當某一系列做到大規格的作品時,才會採用拼接工藝。那些呈現在觀眾面前的車輪、耳環、月亮……擁有清新自然美妙的紋理,不知內裡,誰又會把它們與木頭聯繫起來?

訪談結束前,Benoit告訴我,他馬上又要啓程去紐西蘭參加50多位大師的作品設計制作活動。他就是這樣一位不停創作、不斷與大家分享、不斷用新作品驚豔世界觀眾的旋木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