彫刀書青史 繪七彩人生

未經允許,謝絕轉載:羅莘


這是位於溫州樂清雁蕩山腳下一幢雙子建築的花園洋房,橘紅色的琉璃瓦,在花園環抱之中顯得格外燿眼;小河從一旁靜靜地流過,仿佛在低調而熱情地迎接客人:木彫大師歡迎您!院子裡那尊銅塑像,一位清臒的老者端坐建築前方,便是溫州黃楊木彫藝術史上承上啓下、無法繞開的人物,王鳳祚了,他陪伴著駐守宅子的家人,春去秋來,年複一年,續寫黃楊木彫傳奇家族的新篇章:「大師」之家–七個兄弟姊妹,有兩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兩個浙江省的省級工藝大師,還有下一代中的年輕省級工藝大師大師,擔任高院木彫教學的副教授…… 青一色,黃楊木彫。

我們今天文章的主人翁,便是這座樂清老家宅子的主人之一王篤芳,王風祚家的老五。他是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是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聯合國教科文國際民間藝術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 有30多件作品被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國家大劇院、浙江博物館、浙江美術館、溫州博物館、中國現代文學館、臺灣陽明山世界藝術文化學院等文博機構收藏,獲大獎的作品無數。花園洋房是他的家,他的工作室兼「王家黃楊木彫藝術研究所」所在地,以此遠離規糢化商業運作,最多的時候,這裡駐紮著六個工作人員。團隊小卻精幹,足以完成特殊客戶群的需求,傳播黃楊木彫文化。

黃楊木的生長周期極慢,素有「千年難長黃楊木」之說,為了不浪費材料,黃楊木彫在制作時,要先塑泥稿,成形後,才開始動刀,先打粗坯,後精細彫刻,再打磨拋光,直至光彩煥然。

王篤芳從小跟著父親,父親的作品、父親對藝術的見解評論、父親對手藝的態度和追求、點點滴滴,都似雨露滋潤著他幼小的心靈;聽東陽木彫的藝人與父親之間對工藝和作品的探討,讓年輕的他入神,冥冥之中似悟出了很多「木彫真諦」; 「要像父親一樣」的人生目標在他幼小的心底生根發芽:這是一份與生俱來的熱愛,小時候七八歲在學校捏泥塑就拿了一等獎,到了初中,他毅然輟學,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手藝中,抓住各種木彫學習機會:王家私塾、浙江美院,中央工藝美術、別人三年學成的內容,他信手拈來,一年就夠了。

王篤芳喜歡彫刻历史人物,希望能以之喚起今人對於历史、古人的回顧與敬仰。而黃楊木擁有適宜人物彫刻的一切優點:質地溫潤如玉,撫之可親;顏色深沉泛黃,最宜表現黃色人種的肌膚;密度堅密無紋,不會幹擾到細膩的衣紋表現。然而作為圓彫藝術,在人物比例和結構拿捏到位後,讓作品「氣韻生動」方為制勝法寶。這氣韻要從創作者身上遷移而來,方可妙筆生花。所以,王篤芳格外註重閱讀與思考,他白天彫刻,晚上閉門讀書、寫字、畫畫。功到了,悟了,通了,手中的彫刀便格外自如,刀下的人物也就個個出落得有「精氣神」,「活了」。

王篤芳刻畫的人物,不同的題材應有與之匹配的表現手段,有時應骨法用刀,細若游絲,有時也可以大刀闊斧,豪放取勝。大師也會經常針對同一人物,在不同時期從不同的角度和領悟切入進行創作。比如他在三個不同的時期,彫刻過三個不同的蘇東坡:1985年,《東坡賞硯》裡的蘇東坡,手中端著一個硯臺,若有所思;1999年,蘇東波「古今絕唱」《念奴嬌 赤壁懷古》,表現他被貶黃州後懷才不遇和借古抒懷的豪邁胸襟;而到了2006年,《東坡吟》以「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來寄寓主人公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表現一位正直的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脫之道: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

如今,王家黃楊木彫有約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了,半個多世紀來,為了讓世界了解黃楊木彫藝術世界,王篤芳大師從未停歇他丈量地球的腳步,足跡已經踏遍美國、南韓、法國、比利時、德國、阿聯酋、以色列等等,然而,萬裡長徵第一步,要讓更多的「世界人」了解黃楊木彫藝術和它所傳遞的中國文化,絕非一日之功,大師耐心細致地回顧一路走來點滴故事的同時,也不忘樂觀地調侃了其中的甘苦:以色列賣清涼油、 法國南錫賣書法、在老家充當微電影的主角…… 我從中看到了大師豁達的胸懷和黃楊木彫明日的光芒,不久的將來,世界定將擁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