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華心: 手握繡花針的“皇后”

採編:羅莘

太湖之濱,蘇州鎮湖的新盛茶園,有一位柔弱的江南女子,被譽爲“蘇繡皇后”“沈壽傳人”,她視蘇繡藝術爲生命,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她叫姚建萍。


腳下是曾經熟識的野菜,新茶年復一年地冒出嫩芽,山背後原有一條小路,可以直通到家鄉——新盛村。幼時的她就是順着那條小道翻越山丘,再沿着太湖的堤岸去幾裏地外的學校上課。那時候,總覺得這條路好長好長。轉眼四十年過去了,“我就是從這樣的一條路中走出去的,闖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新天地。” 在這條路上,姚建萍遇到了兩個老師:七八歲的時候,在母親的影響下拿起了繡花針,曾經在昏暗的煤油燈下幫母親穿針引線的時光歷歷在目。銀針和綵線翩翩起舞的畫面,在她兒時的心中構築了最初的蘇繡夢。成年之後,她把刺繡作爲了自己的職業,經過幾年的苦苦尋覓,遇到了情義深厚的恩師徐志慧。儘管那時孩子已經8個月大了,但她依然堅定的想要充實提高自己,不知疲憊的學習,每天練習技藝的時間超過12個小時:白天學難度高的人物肖像,晚上繡熟練的螳螂貓。堅持了四年,紮紮實實掌握了的刺繡的各種基本技巧,在後來的日子裏運用的得心應手。

姚建萍說,她感謝這個時代,是這樣一個時代讓蘇繡煥發出新的光彩,也讓蘇繡藝術家們大有作爲。路是越走越寬的。“回首自己的刺繡之路,我深刻感受到人生在於選擇,在於奮鬥,幸福是靠奮鬥出來的。” 1998年,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當地政府大力打造了鎮湖刺繡一條街,鎮湖成爲全國刺繡的開放市場,大家紛紛下海當老闆,繡品街“滿眼都是夫妻老婆店”,此時,她想到了清代大畫家石濤提出的思想——筆墨當隨時代,所以希望自己能在學好蘇繡傳統技法的基礎上,讓蘇繡與時俱進,用針線表達時代。在這樣一個思想指導下,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將刺繡與時代接軌是自己的使命,傳承和創新刺繡藝術更是一生的追求。她創辦了鎮湖刺繡研究所,20多年來,始終堅持用針線講述中國故事,用蘇繡創作謳歌時代的作品,帶領團隊連續創作了多幅經典主旋律鉅作,爲祖國華誕獻禮,參與奧運會、世博會,青奧會和進博會等盛事,作品也被人民大會堂、中南海、中國美術館、白金漢宮等殿堂機構收藏,使蘇繡成爲國家外交事業上一張重要的文化名片。


姚建萍的被人熟知,還因爲她的作品被對次被作爲了國禮。其中2015年10月20日,倫敦白金漢宮,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從到訪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手中接過一幅中國蘇繡,《歲月如歌》,畫面中描繪了女王和菲利普親王夫婦歲月相伴的美好。而此前她的蘇繡作品《英國女王》就曾被白金漢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