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稱已發新指引及加強措施 提升信用卡交易安全性

2023年首季收到229宗有關信用卡未經授權交易投訴。資料圖片

信用卡騙案及未經授權交易數字急升,引起多位立法會議員關注。立法會議員尚海龍及陳振英均在今日(3日)在立法會大會提出書面質詢。政府回覆指,金管局已向銀行發出兩個新指引,要求銀行為客戶綁定信用卡至新流動支付工具或電子錢包時,除一次性手機短訊驗證碼外,還須作出多一重認證。

立法會議員陳振英。資料圖片
立法會議員尚海龍。資料圖片
金管局指會透過期刊Complaints Watch與業界分享投訴處理過程中的觀察所得及對信用卡客戶的保障措施。資料圖片
有信用卡苦主早前召開記者會,指實體信用卡被盜用,簽帳達30多萬元。資料圖片
金管局已向銀行發出兩個新指引,加強對信用卡客戶的保障。資料圖片

陳振英議員問及過去三年,每年有多少宗信用卡未經授權交易向監管機構投訴個案,政府回覆指,金管局於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首季,分別收到88、329、391及229宗有關信用卡未經授權交易的投訴,署理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浩濂指金管局後,會跟進每宗投訴個案,要求相關銀行適切合理地處理客戶投訴,並按實際情況協助客戶提出追討申請,銀行亦須積極配合警方相關調查。金管局不時透過期刊Complaints Watch與業界分享投訴處理過程中的觀察所得、正當操守標準及對信用卡客戶的保障措施。

尚海龍問到會否考慮要求香港銀行公會及存款公司公會更新《銀行營運守則》,或修改現行的相關法例,以加強對信用卡發卡機構的監管時,陳浩濂回覆指金管局已在2023年4月25日向銀行分別發出兩個有關《綁定支付卡作非接觸式流動支付》及《處理未經授權支付卡交易的原則》的新指引。

根據《處理未經授權支付卡交易的原則》的新指引,銀行必須公平待客,當客戶就信用卡騙案向銀行求助時,銀行需要以務實的態度和同理心協助客戶,並按實際情況處理個案。新指引亦重申銀行須遵守所有相關規定,並設有適當的內部系統和管控措施管理與信用卡業務相關的風險,包括防止、偵測和應對詐騙交易。新指引要求銀行在處理信用卡非授權交易時,如果客戶已經小心謹慎保管其信用卡和有關資料(如驗證碼)以及遇到信用卡騙案時已盡快向銀行報告,銀行在衡量個案損失時應該對客戶在合理情況下避免未經授權交易所作出的努力予以充分考慮。此外,銀行也應該考慮有關客戶的個人實際情況和處境(如弱勢社群客戶)。

金管局與香港銀行公會也於2023年初成立專責小組積極研究進一步加強保障信用卡客戶的措施,以及如何更有效處理有關信用卡欺詐交易的情況。

被問到會否加強對信用卡持有人的教育時,陳浩濂回覆指金管局在2022年10月聯同香港銀行公會、銀行及儲值支付工具業界支持香港警務處推出詐騙搜尋器「防騙視伏器」,以加強預防、偵測及制止社會上的詐騙行為及減少公眾的財務損失;金管局聯同警務處和主要零售銀行組成「反訛騙及洗黑錢情報工作組」,通過分享情報及數據分析,識別及舉報可疑帳戶。

 

香港3月至今20宗網戀騙局涉近6000萬元 有人個半月失1400萬元

香港警方表示,自本年3月至今,其中20宗戀愛投資騙案涉款高達近6000萬港元,當中有一名受害人在短短一個半月內,被其「網絡情人」騙取超過1400萬港元去用作「投資」,最後血本無歸。

警方稱,20宗網戀騙案受害人平均年齡42.5歲,其中兩成是男性,8成是女性,而最年輕及最年長兩名受害人年齡分別24和73歲。警方提到,騙徒由社交媒體接觸受害人開始,再取得受害人信任,直到騙取受害人畢生積蓄,平均所需時間僅9個星期。

警方呼籲市民,利用搜尋器搜尋對方社交帳戶放的照片;查看對方帳戶的朋友圈是否有異常;如對對方身份有懷疑,可嘗試與對方視像通話;切勿下載不明來歷的應用程式;提防回報高得不切實際的投資計劃;如有懷疑,可在「防騙視伏器」輸入電話號碼、社交媒體帳號等評估風險,或致電18222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