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養老】跨境安老將擴至大灣區多市 或進一步「鬆綁」 港研向合營內地院舍買位

本港安老院舍宿位長期不足,跨境安老逐漸成為香港安老新趨勢。圖為入住廣州市南沙區養老院的本港長者與工作人員愉快交流。(文匯報資料圖片)

 

香港安老院舍宿位長期不足,而隨着人口老化問題愈來愈嚴重,港人退休後到大灣區內地城市頤養天年逐漸成為新趨勢。有消息指,特區政府最快於今年暑期內公布將現行「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計劃」擴展至其他位於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安老院,下一階段再進一步「鬆綁」至可向非本港營運的內地院舍「買位」。社會福利署7月7日在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證實,為便利長者在內地養老,特區政府將擴展「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計劃」至其他位於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安老院,有關的安老院必須由具備良好本地資助院舍照顧服務紀錄的香港非政府機構或私營機構營運。社署正制定擴展計劃的細節,並會適時公布。

截至今年5月底,共有1.6萬名長者於中央名冊輪候資助宿位,護理安老宿位平均輪候28個月。社署早在2014年6月推行「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試驗計劃」,向兩間分別位於肇慶及深圳鹽田並由香港非政府機構營辦的安老院購買院舍照顧服務,供香港長者自願選擇入住,其後把計劃恒常化(見下文)。

 

港安老宿位平均輪候28個月  現廣東資助院舍即時有宿位

社署表示,服務名額按照入住人數而調整,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127名香港長者在兩間院舍使用資助服務。選擇參加「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計劃」的長者現時不需輪候,可即時獲編配宿位。

特區政府早前與廣東省簽訂兩地養老合作備忘錄,並正制定具體細節。消息指,其實擴展計劃的方案「一直都喺度」,只視乎有否合適的醫療機構合作。目前,整個大灣區內的交通愈來愈便捷,令近年港人北上養老的意慾也有所增加,尤其是院舍的位置接近市區,「最重要是解決醫療問題,否則若長者經常要回港就醫及覆診便比較麻煩」。

據了解,擴展計劃的下一階段將進一步「鬆綁」至可向非本港營運的內地院舍「買位」,但大前提是需夥拍香港機構,並獲社署准許合營資格。消息指,醫務衞生局一直積極研究與內地不同醫院合作,為港人提供服務,「其實現時內地不少醫院的質素亦很好,不少內地安老院舍亦與該些醫院掛鈎,甚至本身便由醫療機構營運。」

消息人士表示,特區政府一直與不少機構就擴展計劃商討合作空間,但未去到很深入談細節的地步,相信仍要少許時間。

工聯會促完善醫療配套  精神支援不容忽視

工聯會理事長黃國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擴展跨境安老計劃是工聯會重點跟進的議題,若將計劃擴展至大灣區其他城市,可在更大程度上解決安老問題,惟醫療配套問題上仍有待跟進,「在推行跨境安老以來,不少長者去了內地之後,過了一段時間又跑回香港,就是因為缺乏相應的醫療配套,因此在拓展計劃的同時,必須繼續完善醫療配套設施,這樣才能讓北上安老的長者有健康保障」。

在健康保障方面,他認為,除了要讓長者身體上的疾病獲得充足的支援之外,精神方面亦應有及時的支援,「否則即使北上後環境再好,仍會感到非常失落和焦慮,因為他們會產生一種被遺棄的感覺」。

黃國建議在計劃落實後,應安排香港的非政府機構定期前往這些位於內地的安老院探訪長者,給予來自香港的長者關心,讓他們在內地亦擁有家的感覺。為更好地推進跨境安老,黃國建議特區政府可資助在大灣區城市設立老人服務中心,為長者提供適切、適時的服務,包括透過社工教他們如何使用電子支付及辦理電子證件等,讓他們更好地融入新的社區。

對計劃的下一階段可能擴展至透過本地安老院與內地院舍合作營運模式申請「買位」,黃國說:「之前一定強調港式院舍,即必須由香港的機構開辦和管理安老院,但隨着內地老化問題逐漸浮現,安老事業亦有新的發展,很多由內地機構管理的安老院都符合條件,所以現在亦承認內地的安老標準。」他指相信透過與內地院舍合作營運,可為港人提供更多安老宿位。

 


 

香港長者在廣東安老院用餐。 (文匯報資料圖片)

業界歡迎:解決港安老痛點 需監管部門巡查

對「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計劃」未來將擴展至大灣區其他城市,安老事務委員會委員李輝7月7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深表支持,認同現在已經具備將之拓展至其他城市的條件,「廣東省內的兩間港資院舍在初期發展時屢屢碰壁,熬得很辛苦,但隨着大灣區各城市間的交通網絡逐漸完善,例如高鐵的落成,一小時生活圈成為現實,在這種條件下再推廣廣東省安老計劃是非常合適」。

監管部門需巡查

李輝形容,實行及擴展跨境安老計劃可以解決香港安老的痛點,「土地和人力是香港安老的兩大痛點,而這兩者大灣區都不缺」。

未來在該計劃下,供香港長者養老的院舍不再局限於必須由香港機構營運,可透過本地安老院與內地院舍合作營運模式申請「買位」,李輝坦言仍有不少問題需要考慮,「如果是經驗豐富的內地機構和香港機構合作營運,當然支持,但監管部門和社署應要去內地巡查安老院人手比例。」

她解釋,香港院舍的人手比例與內地院舍有所不同,「香港院舍照顧分為很多種,包括療養性質的照顧及護理性質的照顧等,內地一般只有護理性質」。

李輝指出,目前有意北上安老的香港長者主要是身體較健康、60歲至70歲的「初老」群體,而目前的醫療配套亦僅支持該些長者跨境安老,「健康健全的『初老』群體北上安老,有很多空閒時間踏遍祖國的大好河山,相信也是一件好事,但內地的院舍僅在護理性質的照顧經驗豐富,療養性質的照顧很缺乏,因此需要插喉、洗腎等健康狀態較差的長者在內地安老往往會遇到很多醫療問題」。

內地長者服務仍有改善空間 港經驗可借鑒

她續說,倘若醫療配套的改善步伐趕不上安老計劃在地區上擴展的步伐,就會面臨另一問題,「5年或10年後,該批『年輕老人』已經變成『中年老人』、『老老人』時,他們可能會因為醫療配套跟不上,又返回香港安老,這樣就會非常麻煩,亦會因此引發更多問題」。

李輝認為,雖然大灣區內地城市安老業人手充足,但長者服務仍有改進空間,建議兩地政府繼續緊密合作,實現融合,「我們香港需要內地,內地亦需要我們,畢竟香港比內地早20年進入老年化,在長者服務方面始終有更多經驗,所以兩地需要更多交流與探討」

 


 

醫療衛生界議員:跨境養老就醫用藥是挑戰

跨境安老是解決香港安老院舍宿位長期不足的重要方法,惟醫療配套的跟進上仍存在不少挑戰。香港立法會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在擴展跨境安老計劃的同時,醫療方面亦應盡量做到讓在大灣區居住的港人能方便就醫,「現時在廣東省安老的香港長者可選擇在當地或回港就醫,對於習慣在香港就醫的長者,求醫是在廣東省安老的一大挑戰。」

倡醫管局購買服務減老人負擔

林哲玄解釋,長期奔波於兩地會令到長者很疲累,即使通過遙距問診亦會產生問題,「身在香港的醫生如果對病人沒有實體接觸,診症可能不足夠,開藥時或有機會出現失誤」。

他指出,藥物「過河」是另一挑戰,「在大灣區內地城市中,現時只有深圳的港大醫院可以藥物『過河』,如果擴展跨境安老計劃,那在深圳以外其他灣區城市安老的長者需要服用香港的處方藥時,其藥物可攜性是一個問題」。

林哲玄建議香港醫院管理局可購買一些服務,讓香港長者在內地就醫時能減輕經濟壓力,「但醫管局有其責任的界線,跨境安老計劃在地區上可以持續擴展,惟醫管局的責任始終不是全國性的」。

實行自願醫保計劃亦是減輕醫療經濟負擔的一種方法。「但該計劃亦需要繼續完善,因為市民在購買醫保時,未必能留意到哪些地方可以使用、哪些地方不能使用,政府需要有清楚的界定。」他說。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亦對擴展「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計劃」表示支持,「就目前廣東省內兩間院舍的安老情況來看,長者的院舍生活過得不錯,可以得到適切的照顧。這兩間院舍鄰近醫院,在就醫方面亦較為便利,如果未來在其他城市亦設立院舍,醫療配套都會有相同的需求」。

進一步拓展「醫療券」適用範圍

他強調,醫療問題在內地安老的基層長者身上更加顯著,「不少基層長者都沒有購買醫保,為了節省求醫開支,當他們遇到緊急情況時,都不願去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醫院,寧願選擇乘救護車回香港的醫院就醫」。他建議特區政府應進一步完善醫療配套計劃,「例如長者的醫療券的適用範圍可進一步拓展,同時為到內地養老的基層長者提供更多資助等」。

 


 

話你知:社署現僅向廣東兩港營院舍「買位」

 

社會福利署於2014年6月推行「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試驗計劃」(簡稱「廣東計劃」),通過向兩間位於廣東並由香港非政府機構營辦的安老院(即香港賽馬會深圳復康會頤康院,以及香港賽馬會伸手助人肇慶護老頤養院)購買院舍照顧服務,讓需要長期院舍照顧服務並正在輪候資助護理安老宿位的長者自願選擇入住

「廣東計劃」於2020年恒常化

有關計劃已於2020年1月恒常化。政府會全額資助參加計劃的長者的宿位費用,包括食宿費用、護理服務及個人照顧費用和基本醫療費用等,長者也可因應個人的需要購買院舍提供的自費服務

 

香港賽馬會深圳復康會頤康院可安排本港長者入住。 (文匯報資料圖片)

 

對計劃有興趣的長者或其家人,可向負責工作員或轉介辦事處了解計劃的詳情,或致電下列機構查詢:

香港復康會電話:2816 7866

伸手助人協會電話:2522 4494

社會福利署安老服務科電話:2961 7251

 

資料來源:文匯報;文章經編輯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