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食療養生—-秋分

中國食療是基於中醫的基本理論的一種飲食養生方式,其植根於中國人對食物對人體有機體影嚮的信念,並以適度飲食等概念為中心。 食物治病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對人體基本上無毒副作用。也就是說,利用食物(穀肉果菜)性味方面的偏頗特性,能夠有針對性地用於某些病證的治療或輔助治療,調整陰陽,使之趨於平衡,有助於疾病的治療和身心的康複。

當季節變化時,一般身體狀況會有所不同。 因此,在一年中的不同季節或時間,我們應該做一些更具體的事情來保護我們的身心。二十四節氣是中國特有的,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的認知,反映一年中自然現象和農事活動季節特徵的二十四個節候。根據中醫理論,人與自然界是:天人相應「形神合一」的整體,人類機體的變化、疾病的發生與二十四節氣同樣緊密相連。二十四節氣養生是根據不同節氣闡釋養生觀點,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等達到強身益壽的目的。

我們將在這一年裡按節氣的變化,為您逐一介紹24節氣的中醫食療養生。

秋分(2019年9月23日,八月廿五)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秋分是一個相當特殊的日子。從這一天起,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確切地說,北半球的秋天是從秋分開始的。

秋分以後,氣候漸涼,是腸道傳染病多發季節。醫學認為,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不註意防護和飲食、生活規律,就會引發相關疾病。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應特別註意胃部的保暖,還要註意講究心理衞生,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刺激。

精神調養最主要的是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體質調養可選擇我國古代民間九九重陽(陰历重陽節)登高觀景之習俗,登高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所有的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頓然消散。

秋天也常引起許多舊病複發,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的複發,患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若疏忽防範,則會加重危險。敬請大家多加註意。

在飲食攝養上,要盡量少食蔥、薑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同時秋燥津液易傷,引起咽、鼻、唇幹燥及幹咳、聲嘶、皮膚幹裂、大便燥結等燥癥,根據各人體質可選用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淮山、秋梨、藕、柿子、芝麻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各地許多民間历來秋日最多潤養的湯水,此時正是大有所用。

 

秋分食譜:

下面是秋分時可以嘗試的兩張食譜。

殷琦侃 中醫師 (Dr. Qikan Yin)

中醫藥研究所

44 Chandos Place,

London WC2N 4HS

Tel: 020 7836 5220

E-mail: enquiries@instituteofchinesemedicin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