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起霜變「鳥蛋」 竟然是自然現象

巧克力放置一段時間後,表面上會出現一層「白霜」,令網友懷疑「巧克力到底怎了?」不過據網友指出,其實這是巧克力的自然現象,稱為「起霜」,可以食用,建議存放巧克力的溫度落在13°C~18°C之間,濕度小於55%最佳。

網友驚呼巧克力怎麼變成「鳥蛋」。(取材自Dcard)

網友在Dcard上發文表示,為什麼我的巧克力球看起來像「鳥蛋」,並強調「只想知道這樣還能吃嗎?」也有人在臉書社團「爆怨公社」上發文,還沒開封的杏仁巧克力球,竟然變白了,更直呼「我的巧克力在抗議嗎?」有網友提醒,這是「巧克力起霜」,主要是保存溫度不對,或是潮濕造成可可脂在表面。

據Lifestyle文章指出,巧克力久放後會出現一些白霜,並非霉菌,而是巧克力自然形成的現象,此現像稱之為「起霜」(Blooming),可分類別為「脂霜」或「油霜」(Fat bloom)及「糖霜」(Sugar bloom),儘管會影響巧克力的口感與外觀,但仍可食用。

許多網友紛紛表示,「你要不要拿日光燈孵一下」、「我家的鳥逃家了,妳有甚麼頭緒」、「謝謝,終於找到我家鳥下的那一窩啦」、「巧克力最好的存放溫度落在13°C~18°C之間,濕度小於55%」、「可可脂析出,存放溫度過高」。

脂霜、油霜&糖霜:

1.脂霜、油霜:巧克力會起脂霜是因為巧克力內的可可脂或其它油脂浮於巧克力表面,形成白色斑點,保存溫度不當會加快脂霜的產生。

2.糖霜:糖霜的形成是因為巧克力增暴露於潮濕的環境中,讓裡頭的糖融化,當水分蒸發後,糖分重新結晶,表面形成白色的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