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新式微型泵 心弱者通波仔風險減

57歲的詹先生,退休前是一名救護員,每日送病人到醫院搶救,沒想過自己也有「被救」的時刻。他在2017年初退休,正想開展吃喝玩樂的生活時,同年底因急性心臟衰竭而入院,才發現心臟血管收窄近9成,隨即被禁止下床,幸及時接受緊急手術,逃過鬼門關。

患病不自知 入院時「心臟幾乎泵唔到血」

詹先生說,經歷24年的救護工作,自覺對心臟病認識不少,但沒有為意自己也有患病的症狀。在旁的詹太亦說,以為他只是咳,未料會這麼嚴重,回想起有朋友曾指丈夫行幾步便氣喘,後來才想起是心臟問題所致。

港大榮譽臨床助理教授譚礎璋指,詹先生被送入院時,由於血管主幹位收窄8至9成。「心臟幾乎泵唔到血,心臟的舒張收縮能力降至只餘正常人的1成多。若沒有及時送院,隨時可能會病發瞓低。」

他解釋,患者出現急性心臟衰竭及心源性休克,血壓已降低至身體「頂唔住」,未及時處理,病人的死亡風險可以高達50%。

港大榮譽臨床助理教授譚礎璋

心臟狀態太差 增通波仔風險

詹先生需要盡快接受通波仔手術打通阻塞的血管,但又因為他也有心臟衰竭,屬於高風險複雜手術個案,醫生建議他在手術時使用新式的微創心室輔助器作為血流循環支持裝置(Hemodynamic Support Device),以減低發生併發症的風險。

譚礎璋稱,當心臟狀態很差時,進行通波仔期間的觸碰,可能會刺激心臟產生不良反應,例如利用氣球擴張血管及放置支架時會短暫性完全堵塞血管,正常情況下心臟可以應付,但嚴重心衰竭患者可能支持不到。這時利用功能如微型泵的微創心室輔助器,能將心室的血液經導管泵到大動脈,可以有效分擔心臟的負荷。

他說,放置微創心室輔助器毋須開大刀,只需在腹股溝放入導管再進入心臟,且在通波仔手術完成後便會移除。

因應病情選擇血流輔助裝置

他又稱,傳統的主動脈球囊泵(Intra-Aortic Balloon Pump),亦易於使用,但泵血功能較弱,只適合病情較輕微的病人使用。至於人工心肺機(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則可全面支持病人的心肺功能,如心臟驟停患者;但缺點是入侵性較強,出血和血管併發症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