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英故事

在這個欄目中,想寫些華人耆英的小故事,他們和你,我一樣是平凡人,平凡有平凡的生活,也有平凡的生活樂趣,畢竟, 數十年的歲月,經歷滄桑,也渡過不少甜酸苦棘辛辣的日子,如今平静下來,追憶前事,冷暖自知。

希望有興趣的朋友,把個人或他人的故事寫出來,讓大家分享。
請投搞或聯絡 editor@chineseineurope.com

白頭李的家事

爭取公義 忤逆老父

白頭李父母在香港認識和結婚, 由於香港被日本人佔據,返鄉避難,所以他和大哥及一名妹妹是在鄉間出生的,和祖母,母親住在一起;在國內解放時,父親因為被視為工商業地主,沒有回鄉;逃過一刼,帶了二房一家從廣州往香港, 讓伙記管理在廣州開設的店鋪;1953年, 鄉間進行土攺運動時,因為母親自動交出全部地契,所以獲准離開鄉間前往廣州, 在父親於廣州開設的店鋪居住。

 

白頭李要到了1956年< 因為工商合營,沒收了廣州店鋪,一家人才獲准到香港;到港後,還是和母親弟妹居住,父親是負起養家的責任,對子女也供書教學,家用是每月中,母親到父親的店鋪支取。因為疏遠,白頭李和父親關係有點隔膜。

 

說到父親,白頭李很欣賞他那白手興家本領。他說, 祖父是抽鴉片的, 把先祖留下的田產都敗光了,所以父親11歲便從鄉間到廣州學印刷,後來又到香港英資公司做工,那公司是為英屬殖民地政府印鈔票, 多年浸淫, 學得一身好本領。香港淪陷,父親返鄕,二次戰後在廣州開印刷廠,生意興旺, 賺得盤滿砵滿;父親把賺來的錢在鄉間買田,所以後來被列入地主階級的黑分子。

 

國內解放, 父親到香港,賣油墨,開印刷廠;由於技術好, 交貨準, 深得客戶喜愛, 父親雖是工人出身,但有商業頭腦,以印刷商標,包裝為專業,利潤比其他印刷廠高;其後, 認為替他人印商品, 不及自己印商品到市面出售那樣主動,於是他印刷撲克牌, 推出市面, 大受歡迎,再度起家。在香港有了錢,沒法回鄉,所以在香港納了三房,又組織另一個家庭,共有9名子女,所以白頭李說,他的家庭背景很複雜, 和另兩房家人甚少往來。 覺得父親對他的生母有虧欠。

 

讀中學時,因為方便上學,白頭李一家便遷到近父親的店鋪附近居住, 母親也在印刷廠幫忙, 白頭李父子才有較親近的機會, 而白頭李學業和體育表現優異, 深得父親歡心。所以白頭李和大哥中學畢業後, 舊思想的父親認為讀書無用, 不如學會手藝,所以要大哥到印刷廠工作,在母親堅持下,供白頭李進入大學唸書。

 

白頭李大學畢業後, 到一間毛織廠做事, 有了自主的經濟能力,要為母親爭取應有權益, 他覺得父親對母親照顧不週, 令他最反感的是母親每月要向父親取家用,有種乞討樣子;他要求父親把固定家用,每月從銀行撥款到母親戶口,一向乾綱獨斷的父親那容許羽翼剛豐滿的兒子挑釁,所以斷然拒絶,於是父子反目, 從此白頭李兄弟負起贍養母親責任,大哥登報通告離職。父子關係鬧得很僵,白頭李兄弟結婚,不但沒有邀請父親參加婚宴,甚至喜帖也只用母親名義發請柬,更令父子如同陌路。

 

1971年, 白頭李來英國發展,與父親斷絶往來。 1973年, 白頭李的祖母在港逝世,給了他們父子一個和解機會。透過在港的鄉親長老週旋,父親買了兩層樓給白頭李母親,一層自住, 另一層出租,租金由母親支配,變相是定期撥款供養了。白頭李夫婦回港奔喪,並向父親叩頭認錯;父親扶起他說  :不怪責他, 是孝順母親的表現而已。以後數年,父子和好, 無所不談, 有了孫兒後, 父親和白頭李的關係更和諧。

 

父親準備退休了,見白頭李在英國只是替人打工,勸白頭李回港,日後把印制廠的生意交給他,於是1978年白頭李舉家返港。在印刷廠工作兩年, 白頭李對廠內外一切事務已經嫻熟,本應順利接班,但時局攺變,白頭李對父親說要回英國, 把父親氣得七竅生煙。因為希望兒子事業有更大進展,這兩年在印刷廠增加投資, 購置新機器,一切已安排就緒,而白頭李要離港,攺變了接班計劃,那不動怒  !  但白頭李幼時在鄉間經歷過的土攺, 三反等鬥争印象未能磨滅,當時對香港回歸前景沒有信心,要回英國入籍,讓子女有更好的受教育機會;曾遭受清算的父親, 終於接受白頭李的選擇, 避免了再一次父子反目危機 ,父子間的感情和好至終。

裁培子女 盡心盡意

從香港回到英國後,白頭李的工作並不是那麼順利,以前工作的假髮代理已經交出,做電子錶生意郤虧蝕, 最後,還是入伙一間餐館,總算可以安穩過活,但他要拼搏, 養家活兒,餐館工作的時間很長,早出晚歸,收工回家已是深夜, 週末更忙,沒有時間和機會多接觸子女,所以家教責任便落到妻子身上。李太是他中學同班同學,明理賢淑,在香港曾當過小學教師, 喜愛小孩, 為了家庭,來英後專心家務,看顧子女, 沒有外出工作,做全職家庭主婦。

 

他們在倫敦公立教育表現最差的區域居住,不過,鄰近的學校還算是區內最好的,兒子1975年出生,聰敏好學, 所以父母在小學階段對他的學業成績不用操心,李太教兒子中文, 很多唐詩都能瑯瑯上口,快要讀中學了;原來學校是可以直升中學的, 但白頭李的英國朋友勸說要把子女送到私立中學,理由之一是私立學校制度完善,師資較高,教學也認真;其次學生背景沒那麼複雜,小孩近朱者赤,對日後成長便產生影響。

 

白頭李並不富裕,但愛子心切,也想一試。雖然在英國住了數年,對各學校情況還是不瞭解,他以《每日電訊報》和《泰晤士報》的英國私立學校龍虎榜為根據,看各學校學生考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文憑的成績、學校歷史、在開放日到學校觀察老師和學生的表現而選擇。為了增加兒子入學機會,所以針對入學試做功夫,入學試考英文、數學和理解能力,後兩者李太可以自行教導,但英文卻力有不逮,所以請了一位老師為兒子補習了數個月。

 

一間FOREST的學校校長准許,兒子提早一年考入學試,得以順利通過;翌年,又替兒子報考CITY OF LONDON,也獲得錄取,兩間學校都沒有考取得獎學金,那時每學期數百鎊學費是很吃力。白頭李認為CITY OF LONDON 有五百多年歷史,學生成績優異,所以選擇了這學校,於是白頭李夫婦節衣縮食,供兒子讀書。白頭李對兒子說,這間學校學生非富即貴,他們的家境沒法和人攀比,但父母會盡力而為,人家有的,也會為兒子提供少許,所以兒子和同學到歐洲滑雪兩年,白頭李都讓兒子成行。白頭李兒子也沒有讓父母失望,普通文憑考試成績優異,學校給了兩個奬學金,其後順利進入大學讀法律,自給自足,畢業後當律師,後轉到銀行工作, 10年前回歸香港生活。

 

女兒是1984年出生,和兄長一樣聰明伶俐,學業成績和兄長一樣優異,但卻沒有像兄長那樣言聴計從。為了公平,白頭李要讓女兒也進人私立中學,為了減少學業的壓力,李太沒有多教女兒中文,也未有找到適的補習英文老師,所以白頭李較為操心。小學將畢業時,他替女兒報考了9間私立中學,結果有8間錄取,最後選擇了在車程1小時15分鐘的GODOLPHIN & LATYMER, 因為這間學校原是文法學校,屬於教會,學生多是區內的,沒有兒子的中學那麼嬌貴。李太在女兒上學的最初兩個學期,每天花5個小時乘地鐡來回送接女兒上學,可算是費煞苦心。其後給女兒流動電話,囑咐到達和離開學校時向母親報備。學校每期學費近二千鎊,幸好白頭李經濟基礎已經穩健,而且在財務的多年投資和儲蓄也有回報,可以承擔女兒的教育費用。女兒順利完成大學學業,現在英國大會計師行任職。白頭李夫婦算是功德圓滿。

 

白頭李說,他和父親的過山車關係令他深有感受,所以特別珍惜本身對兒女的感情和教育。他認為父母的天職是照顧好子女,給他們有好的受教育和發展機會,他覺得子女在英國出生成長,要在本地生活,要融入本地社會,想法、做法要和本地人一致,才不會受到排斥,不要因為自己是華人的身分,造成心理上一種壓力。有得有失,每個人的價值取向不同,走自己的路,做個正當的人,不要行差踏錯。子女的成功,便是父母的成功,白頭李夫婦多年的心血沒有白費。

爭奪家產 兄弟反目

白頭李是一位很重朋友情義的人,朋友有需要,他都盡心盡意,出錢出力,人緣甚好,所以他遇上難題,朋友也樂於襄助。因為家庭情況複雜,父親有三個家庭,除他了同母的兄長和妹妹親近外,異母的兄弟,包括二房四人、三房的兩人,都罕有接觸,年齡相距較遠也是因素,故此感情一般。

不過由於白頭李學業優異,孫兒自幼表現出色,父親常引以為榮。時代也在變遷,所以父親不再有那讀書無用論觀點,加上經濟能力豐裕,年幼的子女在香港中學畢業後,都支持到國外深造,有一兩位成材,回流香港,高職厚薪。

1995年初,父親生病,進入養和醫院半個月後便離世,白頭李從英國返港奔喪。在香港的有生母、三房的母親、二房的老四、三房的老九等數人。家人開會,討論如何辦理父親的身後事。 二,三房家人提出由母親及出席的各子女以每人一票方式表決,討論結果。 他們提到父親生前最不喜歡大哥和表哥,所以不要讓他們參加喪禮,白頭李只有和母親兩票,反對無效。

其次四弟提到父親的遺囑問題,那是一份是70年代初,白頭李和父親關係最差的時候寫下的,那遺囑是指定老四弟遺囑執行人,照該遺囑指示,大房一家沒有得到遺產;三房母親也沒有遺產,所住的房屋也要搬出;老四可以得到遺產兩成;此外,二房的另一名妹妹,因為在店鋪協助父親工作,也可分兩成;其餘的由二、三房兄弟六人再平分。

白頭李置疑,父親生前曾提及遺囑事,由一相熟的律師協助草議,律師承認父親後另立遺囑,但他只留有草稿,原件已交由父親,需要找出原件,律師存有的草稿不能做憑証,也不能公開。因為律師指出有新的遺囑,所以老四依據的遺囑便應作廢。各人在父親生前居住的三房住宅找個翻天覆地,但沒有找到遺囑影踪,於是便向法庭申請開父親的保險箱查看。在稅局人員的監督下,保險箱內只有房契和股票,沒有遺囑,也沒有現款和黃金單。

白頭李說,他和父親要好時,父親曾告知為了防止股市下瀉和貨幣貶值,要購黃金保值,但購買數量很多,放在家中怕人盜竊,白頭李教父親到銀行購買紙黃金存放保險箱,也可以有黃金保值作用,因此認為保險箱內應有黃金單據,但開啟後沒有了,其中必有可疑,但卻不能提出證明。根據保險箱管理的紀錄,父親和三房母親都有權開啟保險箱,在父親病重入院時,三房母親曾開啟保險箱,所以,他懷疑保險箱中有些現金或紙黃金有人已取去。

又經過稅局調查,數年前,老四曾向父親借了數百萬元買屋,這筆錢也要吐出列入遺產內。此外,父親病重時,有一張三百萬元支票由戶口開出給予三房母親,三房的老九說,因為三房母親沒有物業,父親覺得對她有虧欠,所以給予三百萬元,否則沒法生活。這又引起白頭李疑竇,但又沒法置疑,白頭李只能說近廚得食了。

二房和三房對於遺產問題吵得不可開交,由於新遺囑沒有着落,要争持便對簿公堂,擴日持久,最終還是交付大筆律師費,所以,最後父親的遺產還是由家族平分。白頭李覺得暗中失去的要比浮面的還要多,但這也沒有辦法,豪門後代奪產案成為戯劇的題材,比比皆是,不過白頭李沒想到這齣劇在他的眼前,因為沒有得失之心,冷眼旁觀,無限感慨。

感悟:

家家有本難唸經,家族大更多麻煩,親生的父子兄弟都會產生矛盾,何況是一夫多妻,同父異母的家庭更難齊心;父子間要不斷溝通,以朋友相待,一家之主尊斷獨行的時代已經過去。

白頭李父親是開創性人物,本身功夫夠硬,敢闖敢幹,時來運轉,自然會開拓新天地。

安排身後事,需要慎重考量;遺囑等重要文件宜交律師保管處理,免得後人引起糾紛。

因財失義,比比皆是,不存得失心,會活得較為暢快。

文:無是處@歐華綜覽

圖:Wokandapix from 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