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食療養生—-處暑

中國食療是基於中醫的基本理論的一種飲食養生方式,其植根於中國人對食物對人體有機體影嚮的信念,並以適度飲食等概念為中心。 食物治病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對人體基本上無毒副作用。也就是說,利用食物(穀肉果菜)性味方面的偏頗特性,能夠有針對性地用於某些病證的治療或輔助治療,調整陰陽,使之趨於平衡,有助於疾病的治療和身心的康複。

當季節變化時,一般身體狀況會有所不同。 因此,在一年中的不同季節或時間,我們應該做一些更具體的事情來保護我們的身心。二十四節氣是中國特有的,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的認知,反映一年中自然現象和農事活動季節特徵的二十四個節候。根據中醫理論,人與自然界是:天人相應「形神合一」的整體,人類機體的變化、疾病的發生與二十四節氣同樣緊密相連。二十四節氣養生是根據不同節氣闡釋養生觀點,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等達到強身益壽的目的。

我們將在這一年裡按節氣的變化,為您逐一介紹24節氣的中醫食療養生。

處暑(2019年8月23日,七月廿三)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是暑氣結束的時節。夏天的暑氣逐漸消退。但天氣還未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秋涼,秋天還會有熱天氣的時候,也可將此視為夏天的回光返照。

處暑節氣正是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起居作息也要相應地調整。進入秋季養生,首先調整的就是睡眠時間。增加睡眠一小時,並且保證有質量的午覺,可以讓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精蓄銳。尤其是對於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並且堅持午睡的好習慣,即使睡不著,但閉目養神也是對身體有好處的。對於年輕人來說,充足的睡眠可以讓學習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時也可以減少「秋困」的出現。

避免過早添加衣物, 「春捂秋凍」之意,是讓體溫在秋時勿高,以利於收斂陽氣。但是,夜裡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護陽氣。同時,早晚比較涼了,要註意增加衣服。秋天要註意胃部保暖,以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

處暑之後,早晚溫差變化開始明顯,腸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熱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就會隨之降低,這時候容易出現一些腸胃病,患有慢性腸胃病的患者,往往會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癥狀。加之飲食不當,這種不適的情況還會進一步加重,因此在飲食方面一定要謹慎。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潤燥、消熱通便的功效,能補充人體的津液。應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加重秋燥的癥狀。

 

處暑食譜:

下面是處暑時可以嘗試的兩張食譜。

殷琦侃 中醫師 (Dr. Qikan Yin)

中醫藥研究所

44 Chandos Place,

London WC2N 4HS

Tel: 020 7836 5220

E-mail: enquiries@instituteofchinesemedicin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