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囉囉攣」未必只因飲食問題 童年壓力或引發腸易激綜合症

浸大中醫藥學院研究指,幼年時若生活在壓力中,容易誘發腸易激綜合症。

浸大中醫藥學院一項動物研究發現,一種神經生長因子(NGF) 容易引發腸易激綜合症,全港有接近一百萬人患有此病。研究指相信幼年生活壓力產生的負面影響,與成年後罹患腸易激綜合症(IBS)有密切關係。團隊將繼續研究針對調節NGF抑制劑的中醫治療方案及藥物。

浸大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主任及講座教授卞兆祥指,腸易激綜合症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腸胃疾病,主要症狀為胃痙攣、腸脹、腹瀉和便秘等。現時全港有14%,即約一百萬人患病,其中腹瀉型佔40%,有8%的患者需每天食藥,但只有止痛效果,未能根治。

研究透過老鼠做實驗,以小鼠出生後第3天到第14天,每天經歷母嬰分離3小時,而承受幼年生活壓力,發現腸道裡的神經生長因子(NGF)會異常升高,從而令引發腸易激綜合症的幹細胞大增50%,導致內臟過敏疼痛。團隊注射NGF蛋白抗體抑制劑至小鼠,減少細胞數量,而類似腸易激綜合症的症狀也消失。

卞兆祥表示,腸易激綜合症患者若未接受適當治療,長遠容易引起腸道發炎、腸潰瘍;亦有研究指會影響患者的精神狀況,如容易不開心或抑鬱。如一天內出現腹瀉多次、每周肚痛一次或長期出現主要症狀,應及早求醫。

他續稱,幼年生活經歷負面事件如缺乏父母照顧、被虐待,家長給予過大功課壓力,有機會引發腸易激綜合症,與終身健康有關,建議子女應學懂放鬆,家長亦應盡量避免給予子女過份壓力,「預防」比治癒更重要。

他又指,NGF神經生長因子的數量不會隨時間增長而減少,是「一生一世」,而現時未有有效的NGF蛋白抗體抑制劑可應用於人體上,團隊將繼續研究針對調節NGF抑制劑的中醫治療方案及藥物,透過從中草藥中篩選出有效成分,調節神經生長因子及其受體。現時亦有與中大醫學院合作,為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症臨床試驗藥方,招募試驗人士。若藥方有效,便會研究草藥成分對調節神經成長因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