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文艺复兴已成历史

坂本龙一逝世,是继意大利的摩利哥之后,电影音乐巨星的又一陨落。现在相当级数的,只剩下荷里活为本的约翰威廉士。

图片来源: Woohae Cho/Getty Images

坂本龙一虽然是日本人,创作的起步已经是国际。他是国立东京艺术大学毕业,对音乐的触觉,从小就有西方的视野。有如小说界里的石黑一雄,坂本龙一是东方完全融入西方的典范,而且不需要在音乐里表达自己的根源。因为 80、90 年代西方电影全球化开始,没有意识形态的束缚,那时是真正的开放,因此才有“末代皇帝”和“战场上的快乐圣诞”的创作幅度。日本人的音乐、意大利人的导演、香港人尊龙的演技,当然还有日本本土的感官大师大岛渚,今日回顾,方惊觉这段文艺复兴已成历史。

电影音乐英文叫做 film score,中文却叫做“配乐”,令人觉得“次要”而轻视。电影音乐和导演,不是绿叶与牡丹的关系,而是双驹并驰,随时是音乐抢了电影的风头,而且电影音乐比电影文本本身流传更久。

大卫宝儿、Jack Thompson、大岛渚和坂本龙一在 1983 年康城影展上合照。图片来源:Bertrand Rindoff Petroff/Getty Images

 

西方和日本电影注重音乐,是因为导演有丰富的修养。电影的配乐要音乐家和导演紧密沟通,导演想要什么,戏的情调如何,导演要有音乐知识,作曲家也要有美术摄影的旁通修养。双方必须惺惺相惜,而不可以由导演觉得“功高盖主”。电影的音乐一定是为电影本身加分的,正如“忠臣”一定有助于皇帝管治国家。华语片的配乐一直都不发达,未知是否与此文化深层结构有关。

坂本龙一不但能作曲,还可以演戏,是艺坛少见的双栖人物。他本身是自由主义者,力倡环保。艺术家当然也崇尚和平,但是“末代皇帝”是对帝国主义隐然怀旧的戏,坂本龙一的音乐却与戏中的华丽合为一体,对溥仪寄以同情,并为中国人重新演绎了一段历史的视野,眼界大开。 电影配乐有三大功能:第一是预示故事的情节,例如“触目惊心”(Psycho)的凶杀案将至,第二是将观众带到电影处境的现场,如“哈利波特”第一集几个小孩初临魔法学校的幻境。第三自然是加强催情效果,此临门的一脚,导演、演员、摄影,就算如何拚命,若无配乐的画龙点睛,就好像在太空基地发射的火箭,音乐就是最后一次将火箭送入太空轨道的燃料筒。

电影的音乐家将自己的作品放进时间囊,与电影的文本一起,暗中与导演和演员展开一场时间的竞赛。看看半世纪之后,下一代是记得音乐的多,还是记得电影故事的多?在这方面,“乱世佳人”是女主角和主题音乐双双胜出,没有人记得导演是谁。至于摩利哥,曾经作过一首,叫做 Chi Mai,也风行至今,不但没有人知道电影,连主角是尚保罗贝蒙多(Jean-Paul Belmondo)也没有人记得了。

坂本龙一的那个 Team ,却至少有几部都是周瑜诸葛亮曹操同一等级的大角色,而成就一个电影工业群雄称霸的三国时代。今日的荷里活科幻大片,是高科技的电脑程式创作人主宰一切,连导演和演员,也成为陪衬,电影音乐也名副其实的变成了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