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家的版画情缘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罗莘


他是上海滩知名的水彩画家, 却与版画有一段“不了情缘”。在人流涌动的南京西路找到一家安静的地下咖啡馆,武国强在太太的陪同下,娓娓诉说起那段魔都版画情。

木刻版画是发源于我国的一种印刷方法,绘画种类,是在木板上刻出反向图像,再印在纸上的艺术。有木版(黑白,套色、 绝板、水印木刻等)铜版、石版,丝网版、平版、综合版等不同的门类。版画制作从初稿设计、分板、描板、刻板到最后的手工拓印,是一个繁复和辛苦的过程。

时光倒流,上世纪60年代末,从印刷学校毕业,来到上海市印刷一厂上班的武国强, 偶然的机遇与几位工人版画家结缘,交流甚密,他初识版画,却仿佛是“熟悉的老友”。 几年后调到工人文化宫, 一批工人画家成了市宫和上海美术创作办公室各种展览的主力军,其中多位作品出色人品高贵却行事低调的版画家,在武国强心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象。随着工作的深入,他与这群版画家朝夕相处,一起组织活动、办展览、各种讨论、采风写生……越来越像是一个大家庭,有争吵,更有和睦时光、共同的爱好和目标,不知不觉中,武国强也拿起了刻刀,那是1986年。他开始记录生活,象当时时髦行业、新鲜事物的南京西路大光明隔壁快餐厅、华侨饭店开业不久的美发厅,等等,都是那个时期写生并创作的初期版画作品。他还组织版画家通过各种大型活动,现场设摊刻板、套印示范等方式科普版画知识;选择繁华的闹市街头举办各种版画作品展;举办“版画创作学习班”…… 版画成了他的“主打领域”,就连他二十年市宫生涯的告别展,也是“新锐版画展”,而市宫也被媒体称为“不挂牌的版画学校”,与悄无声息中占据了上海版画的半壁江山。

牢固的基础搭建好了,在之后的工作中,武国强自然是离不开版画了: 上海第六、第七届版画展”、 “上海早期版画珍品展”、纪念新兴木刻运动倡 导者鲁迅先生逝世 70 周年版画展、第十二至第十八届全国版画展,他自2001年至2018年还连续担任了5、6、7三届上海美协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四十年的美术组织工作经历,版画成为武国强联系最密切的一个专业组,与无数版画界的前辈、画友,从相识到相交,成为了武国强人生中的一束光,指引着他在版画领域的探索、实践、出成绩。

武国强生活在上海,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以自己最熟悉的这座城市为题材的。而在多年接触深入版画创作的过程中,他又不断地摸索自己的那条路:以随性的笔触、强烈的色彩对比,形成自己的创作语言。他坚持手工刻板和套色,会毫不厌烦地一次次刻板、毁版、再刻板,甚至推翻重来,他使用绝版套色漏印技艺,执著于一板多色,从一而终,在创作过程中寻找令自己满意的“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艺术效果。他说:“我喜欢刻刀在木板上留下的各种痕迹、喜欢油墨交替拓印的斑烂,大刀阔斧,精彫细琢、匠人的技艺之手刻画著内心的感受”。翻看他的版画册,尤其后期作品,明快的色彩迎面扑来,充满现代气息,画面“摆脱具体的形体、注重主题的塑造、用色块营造变幻的光感。”,而画面的背后,都是留住记忆的“魔都片段”,记录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几代人的日常点滴。其中不少佳作也成为各大美展的获奖作品:黑白木刻画《都市进行曲》是武国强上班路上西藏路延安路口大世界前新建的人行天桥,桥似一架钢琴,而路边的建筑和穿梭的车辆形成了五线谱和音符,共同奏向都市乐章;曡色木刻《南风窗》描绘商厦茶色玻璃橱窗前,一位穿着艳丽的“帽子姑娘”驻足欣赏窗内时尚的糢特和前衞的商品,来自南方改革开放的春凤令她春心萌动……

看画如见人,退休后的武国强仍充满活力,对艺术的追求似乎更加炙热,他马不停蹄地继续著水彩和版画的创作、投身各种画展、培训活动。魔都,感恩有你留下城市变迁的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