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眼压为青光眼“拆弹”

青光眼是全球头号永久致盲眼疾,全球约有6,000万名患者,而本港约有12万名患者。这个“视力小偷”袭击的患者无分年龄、性别,如果符合一些高风险因素,更会增加患上青光眼的机会。想保持眼睛健康,减低青光眼无声来袭的可能,养和医院眼科专科医生碧纳菲医生及梁裕龙医生,为大家深入浅出讲解青光眼的成因,以及应对的锦囊妙计。

房水循环差影响眼压

养和医院眼科专科医生碧纳菲医生指出,眼球是一个充满液体的球体,这些液体名为“房水”,在眼球内循环,负责运送营养、滋润眼球及维持眼压等作用,一旦房水的循环出现不正常状态,眼球及视神经会受挤压,令视觉神经受损,出现青光眼问题。当视觉神经受损,视力便会因而下降,严重甚至会永久致盲。

据统计,每100名40岁以上的成年人,便有3人患有青光眼。碧医生指出,由于慢性青光眼初期病征不明显,即使在已发展国家,50%患者没有察觉自己患病;而发展中国家情况更严重,有90%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

多层面分类青光眼

青光眼可从不同层面分成多种类型,碧纳菲医生在讲座中简述,可分为继发性及原发性,继发性是指由其他眼疾引起,原发性则有可能源于不同高风险因素所导致。此外,亦有由于眼球先天发育不足的先天性青光眼。

从眼的结构来分类,则可分为闭角型及开角型,它们与排出房水的位置有关。闭角型青光眼有分为慢性及急性,患者排出房水的位置“前房角”因变狭窄或不正常地闭合,令房水排走受阻致积聚,眼压因而上升。例如服用感冒药、或长时间在黑暗环境下阅读或工作等,都会使瞳孔稍为扩张,有机会令“前房角”一瞬间紧闭,引起急性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多属慢性,患者的“前房角”开放,但有部分排水管道闭塞,引致眼压升高所导致。

慢性青光眼初期病征不明显,直至中期或后期才有机会出现视野逐渐收窄及视力变得模糊;而急性青光眼则有明显病征,如视力大减、虹视、眼刺痛、头痛及作呕等,需立即求医。

定期验眼保护视力

碧纳菲医生建议,青光眼的高危群组,包括40岁或以上人士,应定期验眼,一旦发现问题可及早对症下药,避免视觉神经发展至严重受损;同时要养成良好的护眼习惯,日常多运用“20-20-20法”,即是每用电子产品20分钟,要进行最少20秒休息,看20呎以外的景物,尽量保持视力的最佳状态。

如有以下高危因素,建议定期找专科医生验眼﹕

  1. 眼压过高
  2. 40岁或以上人士
  3. 有深度近视或远视
  4. 有家族遗传史
  5. 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
  6. 睡眠窒息症患者
  7. 眼睛受创伤
  8. 长期出现偏头痛

选合适治疗纾缓眼压

养和医院眼科专科医生梁裕龙医生在讲座指出,眼压的高低受房水循环状态影响,因此青光眼治疗的目的,是保持分泌房水以及排走房水的平衡;同时亦可减少制造房水及增加房水排走,以纾缓眼压。

梁医生表示,处方青光眼药水是一线治疗方法,作用是减少房水分泌以达到控制眼压的效果。如果一线治疗未奏效,可考虑接受手术治疗,例如进行“选择性小梁成形术”(SLT),手术透过激光打开闭塞的去水位(小梁),只需约数分钟便能完成,而术后有机会短暂出现飞蚊现象,约两三天后会消失;

SLT的手术相对风险不高,如有需要可以重复进行。另外,“传统小梁切除手术”是用手术器材切开闭塞的前房角,减眼压很有效,惟术后康复期会较长,风险亦相对较高。

植入支架引流房水微创手术

阿密阀导管手术则常用于房水位置结疤比较严重的病症,透过阀门及导管控制排走房水量,从而减低眼压。此外,近来较新的青光眼支架微创手术,透过植入支架引流房水排走,从而控制房水流量,手术适用于病情属中期的患者,好处是伤口相对较细小,亦能减少受细菌感染的机会。

部分继发性青光眼则需要针对本来的病因治疗,从而同时解决青光眼问题。梁裕龙医生举例指,针对因晶体增厚形成白内障所引起的闭角型青光眼,进行清除白内障手术可纾缓眼压,有关手术是透过导管清走已经变得混浊的晶体,置入人工晶体让患者得以回复视力,同时有助减低近视或远视的度数。

梁医生重申,眼睛是结构精密的器官,如感到不适及有疑虑,及早求医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