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敦煌女儿”樊锦诗尽捐奖金 吕志和赞崇高精神 研究敦煌文物60年  小行星命名为“樊锦诗星”

吕志和博士﹙左﹚向樊锦诗送赠以香港景色为主题的纪念品。

 

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早年获“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正能量奖,近日她决定将包括该奖2,000万港元奖金在内的款项设立专项基金,捐助敦煌的保育传承工作。

85岁的樊锦诗毕生贡献给敦煌莫高窟,获颁“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的国家荣誉称号。她最近决定将个人获得的两笔奖金,包括“吕志和奖”的2,000万港元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100万港元设立专项基金,当中一半奖金赠与其母校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以支持母校有关敦煌学的研究,另一半捐给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推动敦煌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创办人、嘉华集团主席吕志和日前首次踏足甘肃敦煌莫高窟,在参观莫高窟后表示,此行最深刻是到访西千佛洞观赏千手观音壁画,被细致画功吸引,“每条头发都画得好精细”。他赞扬樊锦诗崇高精神令人感动,与“吕志和奖”的使命不谋而合,希望在表扬获奖者的杰出成就之外,也希望通过奖金的财政支持,鼓励有心人努力不懈,延续“爱人利物、博施济众”。

 


 

研究敦煌文物60年  381323号小行星命名为“樊锦诗星”

根据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的推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2007年10月9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81323号小行星向国际天文联合会申请命名为“樊锦诗星”。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党委书记、台长赵长印为樊锦诗先生颁发“樊锦诗星”命名证书并赠送“樊锦诗星”运行资料。(图:文汇报)

 

择一事,终一生;心归处,是敦煌。 “这算是自己对敦煌事业,对推动全社会全方位助力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建设,再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2023年7月10日,在敦煌研究院举办“樊锦诗星”命名、樊锦诗基金设立暨樊锦诗从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座谈会上,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这样说。

85岁的樊锦诗,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后,在敦煌开始了她一生的志业。樊锦诗回忆说,当时,敦煌研究院还叫敦煌文物研究所,在常书鸿先生、段文杰先生等前辈们的感召下,一方面用所学开展石窟考古研究,另一方面参与行政管理。

每年捐一万工资 坚持28年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了推进敦煌石窟保护研究事业的全面发展,争取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她与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先生等,利用国际友人、著名日本画家平山郁夫先生的捐赠,创办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

从那时起,每年樊锦诗都会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一万元,捐给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至今已坚持28年;每次获奖的奖杯、奖章与奖金也都交给敦煌研究院。2014年,樊先生退休时,她又把公积金账户里存的45万元一次性捐出。2020年获得的“何梁何利科学技术成就奖”奖金100万元港币,樊先生又如数捐赠给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

2019年樊锦诗获得“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正能量奖并奖金2,000万元港币。如今,樊锦诗决定将其中一半捐给母校北京大学,另一半捐给敦煌研究院,在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专门成立“樊锦诗基金”,用于推动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弘扬事业和培养急需紧缺人才。

 

图为樊锦诗在莫高窟第85窟壁画修复现场检查工作。

 

每走过一个石窟 都会惊叹“太美了”

“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文物工作者,我本就应当自觉投身于祖国的文物事业,敦煌塑造了、成就了我,没有敦煌没有我的今天。所以对于大家的评价和赞誉,我非常感谢,却愧不敢当,但也极大地鞭策激励我继续为敦煌服务,更好地回报社会。” 樊锦诗说。

“敦煌是我的事业,也是我的第二故乡。服务敦煌是我终生的夙愿,千年莫高是值得奉献的地方。” 1963年夏天,一个瘦弱的江南年轻女子离开北京,踏上西去的列车。当时的樊锦诗根本不会想到自己会来到沙漠工作,更不会想到自己一去就是60年。

虽说对大西北恶劣的自然环境早有心理准备,但当樊锦诗真正住进莫高窟旁边的破庙之后,才确切知道了什么叫“反差”。樊锦诗曾说:“说没有犹豫动摇,那是假话。和北京相比,那里简直就不是同一个世界,到处是苍凉的黄沙。”但每走过一个石窟,都会使她惊叹:“哎呀,太好了,太美了。”常书鸿先生、段文杰先生等前辈们锲而不舍的精神也令她非常钦佩。她坚持了下来,这一干就是几十年。

 

图为2004年樊锦诗指导青年人研究工作。

 

回忆往昔,樊锦诗表示,60年来,她有幸参与、见证并为敦煌文物事业发展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在大家群策群力、鼎力支持下,敦煌文物事业已真正迈上科学的保护、研究、弘扬、管理道路,莫高窟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方面的有效科学探索,得到国内外的高度肯定和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考察莫高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当面勉励她们再接再厉,努力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我认为,作为敦煌研究院的名誉院长,这也是对我个人的要求,所以我对敦煌的奉献还要继续,还要再尽绵薄之力。” 樊锦诗说。

 


一力推动 敦煌文物展火爆香港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早前在敦煌参加樊锦诗60周年座谈会时表示,敦煌和香港的交流其实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当时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敦煌石窟全集》就是樊锦诗一力推动的。

随着樊锦诗不断到香港介绍敦煌,香港的民众才知道敦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国文物保护事业方面如此重要,也由此开启了香港民间对敦煌的支持。“敦煌文化在香港这么火离不开樊院长,她一生的奉献,让人们很感动,她就是敦煌的代言人,今后我们还会合作,对外多做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保护传承。” 吴志华说。

资料来源:文汇报;文章经编辑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