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养生系列 第六讲:《黄庭要略》{三}

《明爱文化讲堂》之 平静养生系列

平静养生》是由伦敦明爱学院和胡文虎基金共同推广的养生系列讲座,总共九讲,由王玄素老师执讲。

整理人:王浩    

关键词 

黄庭,守中,喜悦,脾胃、先天、后天、身体、宇宙、天地、平衡、道家、生命、水火、合一、核心、免疫系统、文字思维

{三}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的问题一般来说有两种,一、虚,消化不良;二、堵,淤堵停滞。便秘等问题都跟脾胃有关系。脾胃虚弱的人拼命吃也胖不了,消化不了反而堆积在身体里成为毒素,所以要通。脾胃在身体的中央,上下通畅了之后,人的身体才会干净健康。

从病理角度看,脾胃问题主要由“生、冷、撑、生气”四点造成。

首先,“生”,中国人的体质跟外国人不一样。而且中国那么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现在物流很方便,网上可以买到世界各地的东西,但要注意那个东西到底适不适合你。现在大家还特别喜欢生的东西,食物没有经过火的炙烤加工的话,要费很大的阳气去消化。

其次,“冷”,夏季吃冰西瓜、冷饮、冰淇淋,当时吃得很爽,但却伤了脾阳。人身跟自然界相反,外面越热,体内越寒,所以夏天除了防暑更要防寒。

第三,“撑”,有的人肚子很大,其实是撑出来的。吃饭要根据我们自身情况,能消化多少吃多少,不要给身体很大的压力。

最后一个,“生气”。有一部电影叫《教父》其中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永远不要生气!”所以,我们可以断定“教父”的脾胃很好,而且黄庭中神也很强大。

脾胃的好坏和寿命关系很大。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脾胃是后天色身的“中”,是一个枢纽,所有的能量供给都要通过它来流转。

注意脾和胃之间也有一个“中”,“中”之“中”,他们之间有也需要保持平衡。脾气要上升,而胃气是要往下降的,守中产生平衡,脾胃的升和降会同时起作用。

脾主运化,胃主收纳,两者得保持平衡,和谐运作。脾会生湿,所以脾喜燥,小暑到大暑期间湿气比较重,脾容易虚,我们可以吃一点焦的东西,比如烤的馍片、薯片等等。还有一种在锅里不放油炒大米,炒成金黄,喝焦米茶,这样可以去湿气。但是脾一点湿气没有也不行,就像沙漠里面没有湿气,生物就不能生长。胃喜欢滋润,所以胃不好的人,适合喝汤汤水水。广东人喜欢吃饭之前先喝汤,把胃滋润一下,很舒服。天气热或者受寒之后喝点红糖水,都非常好。

《黄庭经》中有一句讲“灵台通天临中野”,就是说上下都是通彻的就很容易跟天地之间发生感应。神从上往下走,走的是一条干干净净的通道。就像好医生把你的便秘解决之后,胃气通了,精神状态就好了,“神”就不昏了。一个人如果吃的了、睡得着、排得出,那身体就没有大问题了。庄子说“道在屎溺中”,这个道理自己可以去体会。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黄庭经》中的诗文:“脾中之神游中宫,朝理五神和三光,上合天气及明堂,通利六腑调五行,金木水火土为王”。脾中之神就是黄庭之神,它不偏不倚起平衡作用,走的是中道,调理五脏六腑,打通三焦,感应日月星,使得身体通透,激发细胞明点。“上合天气及明堂,让我们意识清凉、神清气爽,与天之清气感应。“通利六腑调五行,金木水火土为王”。最后又落到土在五行中的地位“王”。

除了养好身体的黄庭神之外,还有一个黄庭神,衪不属于色身,属于先天世界,那就是我们常说的“无”。发现衪需要进入一扇门,儒释道三家说的道义之门、虚无众妙之门、太极之门、玄牝之门、真空不二之门。过了这个门,就从后天返回先天。后天圆满之后返回先天,就是天人合一。守护这个门的又是一个黄庭之神。这个神是老子所说的谷神,“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后天跟先天对话,从“气”转化成“炁”,那么我们就见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人的一生有个两个时刻最重要,一个是出生的时刻,另一个是知道自己为什么出生。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从“中”到谷神通达最后解脱。庄子讲虚室生白,先天一炁就来了。听着很玄,我们普通人能否做到呢?可以。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守住中,才能戴稳皇冠。要达到天人合一状态,首先要把人做好。松腰坐胯,含胸拨背,虚领顶劲,成就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人的皇冠这样就戴住了。再进一步,正如庄子讲的“坐忘”,“心斋”,端直其体,空洞其心,真一其意,可以成仙。

后天、先天的黄庭之神有什么关系?先天要靠后天引导,性命功夫不可偏颇。

古人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现在你就明白“中”在哪里了。孟子说“养我天地正气”,浩然正气就是这个“中”,就是先天一炁。守“中”守住之后,开窍,天地交泰、水火相济。人身心肾相交,水火相济,也在“中”。国家,天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也在中。君王失“中”,百姓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君王守“中”,天地交泰以降甘霖,水火相济。(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