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潮州木雕添磚加瓦

未經允許,謝絕轉載:羅莘

中華文化的重要支脈、嶺南文化組成部分的潮州文化,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而始於唐代,盛於明清的潮州木雕便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其題材豐富,應用也非常廣泛,建築裝飾、家具裝飾、神器裝飾、案頭擺設,潮州木雕的元素隨處可見,隨著時代的變遷,其實用領域和形式也在不斷地變化,為木雕大師們帶去了巨大的挑戰:如何讓富有深厚傳統底蘊、精美絕倫的工藝遠遠流傳下去。

國家級非遺項目潮州木雕省級傳承人、高級工藝美術師金子松就為潮州木雕奉獻了半生的心血。金子松從小喜歡繪畫,中學時期,每逢周末和寒暑假,同齡的孩子都出去玩了,他卻拿著繪畫工具躲在屋裡寫寫畫畫,或者去找一些美術老師求教。過去潮州木雕的貼金技藝是家傳的,他就跑進漆房偷偷跟別人學。1972年高中畢業,趕上外貿出口生意紅火,而潮州的工藝美術品又屬特批範圍,人才緊缺,金子松如願以嘗,第一批就榜上有名,考入潮州市工藝美術培訓班,最終在二輕金漆木雕廠當上藝徒,在三個月培訓一年學徒期滿後,就開始進廠跟著師傅從事木雕工藝品的制作了, 一做就是十年。

1984年,工廠改制,已經接的工程全部結束,金子松毅然決定帶著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離職創業,從松散地接零活,到承接各種項目工程,他從帶班接活,到創立潮州市金麗木雕藝術研究所,一步一步慢慢壯大,老伙伴們一起三十年,雖然有艱辛,但日子是一天天變好。直到2018年,年齡不饒人,幾個合作人紛紛退休離職,雖然剩下金子松一人,但他不是孤軍奮戰,因為帶著一批從小看著長大的年輕人 — 伙伴們的後代,繼續著上一輩人喜愛並為之付出了一生的木雕事業。

打造潮州木雕的第一步是鑿粗坯,用棒槌擊打、用雕刀在木材上留下長短、深淺、粗細各不相同的刀痕,凹凸起伏的圖案就漸漸顯露出來,木雕作品便初具雛形。緊接著換上一套細長圓滑的刀具,鏟除打坯時留下的粗糙痕跡,把木雕上的人物花紋打磨得清晰、光亮,此為“修光”。而後,要依據氣候變化,精細調配熬漆,混合桐油和漆料的比例是老師傅長年累月的經驗,金子松堅持使用傳統的潮州大漆。木雕經過多次上漆後,才能用含金量99.5%的金箔進行貼金,正是因為這道工序,潮州木雕也被稱為金漆木雕。

五十年來,金子松與他的老伙伴新伙伴一起,伴隨著潮州木雕,經歷了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客戶需求,為了讓傳統手藝不斷升級,注入新的活力,他們邊學邊做,邊做邊成長。每次一個新的訂單、新的項目,金子松都會親自過問,理解消化客戶的要求,遇到不清楚或者新的運用鄰域,需要新知識的,他會多方請教挖掘並吃透新工藝,各方銜接准備好了,方才下手,不打沒把握的仗。如今,他不但要為團隊的生計操心,對內對外不同渠道的生意伙伴,都需要他銜接溝通,肩上還多了一份新的責任:帶好年輕人,留住技藝。讓我們與金師傅一起期待年輕人快快成長,接過潮州木雕的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