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ing・Talking】留住經歷的人 書法 紋身 並肩前行(1)

作者:小說空間(Ting Kin Fung)

訪問地點的選擇權,我喜歡交給受訪者,希望能在一個對他們而言有意義和回憶的地方進行訪談,更加入戲。於是這回,我跟受訪者來到他初到埗倫敦時所住的地區。

這地方對他而言意義非凡,所住的房子見證了他最難熬的時間;也多得區內一家餐廳當天的收留,讓他得到額外收入,應付生活開支。我們就坐在那家餐廳,說着他的英國生活,原來的光鮮皮革如何給御下,換上一身沉厚紮實的盔甲。他是老澄軒(Ed),是書法家,平面設計師,準紋身師,但多重身份不分散他前往各個目標的熱誠。完成英國的工作假期後,他將到荷蘭拜師學藝,故事,在不同的枝葉裏同步運作,並肩前行。

新生活的展開 低潮的尾隨

和老澄軒(Ed)的認識,有別於正常的交友程序。我先從友人的口中得知有關他的大概,再從社交媒體尋找各種蛛絲馬跡來了解他。其標誌性的照片,是每天上載的書法作品和紋身相片,彌漫藝術感與態度。不過單從社交網絡來看,只知道一個人最表面的一層,在公開的部份底下,每個人都有更多抑揚頓挫的經歷。

未到英國時,Ed在香港任職於一家模特兒公司,平面設計、攝影、藝人保姆的工作,他都身兼,然而當朋友介紹一份英國工作時,潛藏已久的「英國夢」便一觸即發。「朋友當時在英國工作,知道有平面設計工作的空缺時,便問我有沒有與趣,我也一口答應了。」

來到英國,居住是首要問題,友人已為Ed安排好住所,但租金卻出乎意料的難應付,基於這個問題,低潮歲月亦掀起序幕。「我上班的公司有茶水間,每天早上,我就在那邊喝牛奶,因為那是免費而且有營養的,有時就再買麵包填飽肚子。到後來我已習慣一天只食一餐。」言談間,Ed不時講到初來英國時,朋友不多,原本在英國的朋友其實都有自己的生活,於是很多問題得獨立面對。「幸好這家餐廳聘請了我。」他說時環顧一下餐廳的周圍。

「我來到時便跟老闆講,對於飲食業,我什麼都不懂,也交代了我的情況,很感激他的慷慨。」當一個人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經歷艱難時,最需要,也最應該解決的,就是最基本的問題。而最基本要面對問題,就是填飽肚子了。

在餐廳工作的好處,就是能保障你的三餐。「我算過,那時我每天只能用兩鎊,所以我每日從Canary Wharf下班,便走路過來。這邊我只能在晚市時段上班,下班能帶走夜宵,終於算是有飽飯到肚。」從Ed上班的地方走到餐廳,是一段四十五分鐘的路程。「其實這不算什麼,聽着歌走,感覺挺不錯,而且這是在香港不會做的事。要是在香港,我想早就跳上計程車了。」他笑着說,那時的苦澀變成了甘甜。

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