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悠淡定

「淡定」是大陸用語 ( 未知何所依據 );另外, 又引國學教授講法, 說抗日戰爭時期文學名家, 筆名落花 ( 華 ) 生的許地山先生 ( 1894~1941, 字叔丑 ), 在其所著散文集《空山靈雨》裡 ( 1925年出版 ), 早曾用過此語 。 他在 <銀翎底 ( 的 )使命>那篇說到: 「惟有幾朵山花在我們眼前淡定地看那在溪澗裡逆行的魚兒喋 ( 咬 ) 著它們底殘瓣」。

對於粵人或香港居民來說, 淡定一詞, 它的意義和文理用法, 一定不陌生, 因為---這該是常用口頭粵語, 也經常見諸於文字, 故粵人自小即耳熟能詳, 似非大陸其他地區慣用語 。 通曉多國、多種語言的許地山祖籍廣東揭陽 ( 但出生於台灣台南 ), 十四歲時入讀廣東隨宦學堂, 故通曉粵語, 寫散文時, 因利乘便, 自然而然地用上粵語, 是合情合理的推想。

經常可以在香港媒介看到的淡定一詞, 的確可以望文生義 。 淡是淡然、看淡, 不掛在心頭, 也就是平常心; 定是鎮定, 八風吹不動,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之意。 不過, 有時說得更斯文一點, 說成「滋悠淡定」--- 滋是就此、由是而之然之意, 悠是閒適的樣子, 兩詞駢存一起, 可以加強語氣; 有時說得海派一點, 使說成「定過抬油 」 ( 油不會溢撲出來 ); 而斯文淡定, 則無論對男士或女士, 都是美姿態的形容。

许地山(中国小说家)—搜狗百科

既然認為是許地山文句, 令淡定一詞「露相」, 也順帶附麗一些他的軼事 。 許地山在 1934 年時, 寫成短篇小說<春桃> ( 發表於《文學》第 3 卷第 1 期 ), 講述在動亂年代中, 基層平民一女與兩男的共處, 1988 年大陸拍成電影, 由初出道的劉曉慶擔大樑, 同年, 並獲得大陸第 12 屆百花獎 。 1941年, 他撰成《扶箕迷信底研究》一書 ( 長沙商務印書館出版 ), 認為扶箕主要是心靈觸動。 他所著的《空山靈雨》最為人周知, 1941年他英年猝逝, 其時左聯文人端木蕻良 ( 1912~1996 ) 即以此撰入挽聯: 未許落花生大地 不教靈雨洒空山, 至今讀之, 猶令人低廻不已!

許地山之尊翁許南英是位進士, 文彩非凡 。 1913年, 許地山到緬甸仰光擔任教職, 他寫了那有名的<示四兒叔丑> 勗勉許地山 ( 調寄花發沁園春 ) :

送汝出門, 前程萬里, 臨歧不勝歔欷。 金台雪色, 玉蝀霜華, 此際寒生燕市 。 寒威若此, 早凍了桑乾河水 。 此去好立雪程門, 不知雪深有幾? 不患獨行踽踽, 有亞歐文人相助為理 。 噫! 何日歸來? 想見入門有喜。 勗哉小子, 不願汝紆青拖,紫---只願汝秋蟀春鶊, 到時寄我雙鯉 。

這一百零一字, 徹底道盡了浮雲遊子意, 落日父子情, 在中國人情懷裡, 讀起來, 恐怕比二戰美國名將、老年得子的麥克阿瑟 ( D. MacArthur, 1880~1964 ) 那篇舉世聞名、書成於 1942~45 南太平洋戰爭初期, 期望著跨灶之兒的<為子祈禱文> ( General MacArthur's Prayer for His Son ), 更能賺人熱淚!

媒介不求甚解似乎已成了通病, 不獨台灣媒介, 香港媒介看來也「不遑多讓」; 例如, 香港官員說政府組織、部門繁冗, 隨口誤說成「架床疊屋」 ( 屋該如何疊? 又不是堆積木 ),媒介也跟著不停地「架床疊屋」,從不考慮給閱聽眾正確說法; 實則應為「疊床架屋」---出自北齊顏之推之《顏氏家訓》: 「魏晉以來,所著諸子,理事重複,,遞相模學,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 見<序致> )

彭家發

台灣政治大學新聞學退休教授,  學術專長為新聞學、新聞文學、新聞實務、漢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