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時間單位概念的常見描述· 之一

中國很早就用天干(甲乙丙丁......)、地支(子丑寅卯......)以紀年月日和時辰。紀年的年曆,六十年循環一次,叫甲子、或花甲,。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一回》,說孫悟空「山中無甲子(日曆),寒盡不知年。」六十歲就叫花甲老翁。西洋時辰鐘(鐘表)未應用前,日常計算時辰,則用銅壺滴漏(copperpotdrip)。夜深沉,就叫漏盡燈殘;朝臣早朝候覲,是待漏丹墀。唐溫庭筠<雞鳴埭歌>:「銅壺漏斷夢初覺,寶馬塵高人未知。」京劇<文昭關>唱:「愈思愈想好傷慘,想當初在朝為官宦,朝待漏五更寒。」

晚上,則有五更。更伕上路報更時,手提著燈籠、更鼓和一面小鑼,報時(更)兼巡防社區,邊報更報提醒住戶:「天乾物燥,小心火燭」,或者「關緊門戶,小心防盜」。

夜有五更。初(一)更(起更)戌時---晚上07~09點(更聲:鼕---叮);二更亥時---09~11點(更聲:鼕、鼕、叮);凌晨三更子時---11~01點(更聲:---鼕、鼕、鼕、叮);夜深四更丑時---01~03點(更聲:鼕、鼕、鼕、鼕、叮);天欲曙時,五更寅時---03~05時(收更,更聲:鼕、鼕、鼕、鼕、鼕、叮)。

江湖賣藥者開場白常言:打得鑼多鑼吵耳(叫賣聲多了,煩人),打得更多夜又長(一夜只五更天‧,多了,豈非長夜漫漫‧)---意思是:待我快揭盅賣甚麼藥吧。俗語說:「一更人(入昏,漸次人鮮走動了),二更鑼(鑼聲入耳,知道夜深沆了),三更鬼(夜色已臨,鬼魅出現時刻),四更賊(人都熟睡了,小偷正好活動),五更鳴(天亮了,公雞啼)。三更、五更特別是個動人心絃的時刻。三更半夜,表示夜深了;又說五更三點(早上6點12分)。清曹雪芹《紅樓夢‧二十六回》:「有事沒事,跑了來坐著,叫我們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覺。」同書<五十八回>:「一日,正是朝中大祭,賈母等,五更便去了。」有一妙聯:「一夜五更,半夜五更半;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中」。唐顏真卿<勸學>:「三更燈火五更雞(雞鳴),正是男兒讀書時(焚膏繼昝)。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元丞相脫脫、阿魯圖《宋史‧趙昌言傳》:「四人(指:陳象輿、胡旦、董儼、與梁灝四人)日夕會昌言第(府),京師為之語曰:"陳三更,董半夜。"」台灣名菜五更腸旺,之所以名為五更,有云五更天宰豬,豬腹空,豬腸最乾淨,且加熱窩子所用之酒精爐,頗似古時之小火爐,名曰五更爐,故名曰五更腸旺;腸旺,暢旺,又諧音。清曹雪芹《紅樓夢‧四十八回》:「直鬧到五更天纔(才)睡下,沒一頓飯工夫,天就亮了。」

詩詞、章回小說描述:

@《語論‧為政‧第四》:志學之年---十五歲;而立之年---三十歲;不惑之年---四十歲;知命之年---五十歲;耳順之年---六十歲(古瓜之年,又謂成功之年在破瓜,則為六十四歲,因為瓜之古字象兩個上下重疊的八字,8X8=64);從,心所欲之年---七十歲。亦稱古稀之年---唐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古老來稀。」

@溫酒,酒還未冷,言時間之快速;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講關雲長以溫酒時間,就斬殺了汜水關守將華雄。

@粵語;就來,即將,sooner之意。

彭家發

台灣政治大學新聞學退休教授,學術專長為新聞學、新聞文學、新聞實務、漢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