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與元宵 ‧ 之一

傳統農曆,新正元月初七為人日---俗謂眾人生日,十五為元宵。

我人傳說女媧初創世,初七造人。

南北朝梁宗懍《荊楚時歲記》引春秋時代晉史官董勛 ( 守正不阿太史董孤之子,又名青史子---青史之子 ) 《答問禮俗說》:「正月一日為雞,二曰為狗,...... 七日為人 。 ...... 七日帖人于帳 ( 以金箔剪成人形,名為「人勝」,望遠遊的人平安早歸 ) 。...... 今..... 七日不行刑 ( 處決 ),亦此義也。」

北宋《太本御覽‧卷三》引同朝龐元英《談藪》注云:「天地初開,以一日作雞,七日作人。」清富蔡敦崇《燕京歲時記‧人日》:「初七日謂之人日,是日天氣清朗者,則人生繁衍。」

 唐朝高適,曾于正月人日,滿懷離愁地寫了一首懷人詩給杜甫:「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 <人日寄杜二拾遺 ( 杜甫 )>; 草堂,四川成都杜甫草堂 ]

時值新春,南京廟會張燈結綵,晚間熱鬧如晝。(亞新社)

 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這天晚上就叫元宵,過了此日,俗諺雖云:「有心唔 ( 不 ) 怕遲---十月都係拜年時」,但一切拜年等新年慶典活動,至此都正式結束,又農忙去了。 元宵,又叫元夜,因為朝唐朝以後有掛花燈、賞花燈和猜謎風俗,所以又叫燈節。 此俗至宋益盛。

南宋孟元老曾在《東京夢華錄‧元宵‧卷六》,記載北宋朝元宵盛況。:「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內 ( 皇室 ) 前自歲前、冬至後,開封府絞縛山棚 ( 把竹棚架好 ),立木正對宣德樓。 遊人已集御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 。 燈山上彩,金碧相射。 錦繡交輝。 ...... 」

明施耐庵《水滸傳‧六十六回》則寫到宋朝元宵光景:「梁中書道:" 年例城中大張燈火,慶賀元宵。" 」

中國封建舊俗,婦女閨範,以三步不出閨門好尚,但因元宵有花燈、百技可看,熱鬧非凡,吸引不少婦女亦出門觀覽。 明瞿佑《雙頭牡丹燈記》說:「每歲 由是,方便了不少情人月下相會,故後世遂將之與七月七日,牛郎 ( 星 ) 會織女 ( 星 ) 之民間傳說,都稱之為中國情人節 ( 更有人認為三月初三日方是中國情人節,唐杜甫<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不過,因為宋歐陽脩之一首<生查子>,令正月元宵之男女會,更具深情。 <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朱淑真集》亦見此詞 )    

彭家發

台灣政治大學新聞學退休教授,  學術專長為新聞學、新聞文學、新聞實務、漢字研究。
原刊于【灼見名家】,獲作者授權轉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