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備書談屑 ‧ 之二

1923年,廣東洪拳大師黃飛鴻得意弟子林世榮門人,已出版拳譜《虎鶴雙形》(所謂之洪拳三寶之一),後續出《工字伏虎拳》和《鐵線拳》。但真正的綜合式武藝書,是1928年萬籟聲(常青)著的《武術匯宗》。

萬籟聲是湖北鄂州人,生于清光緒廿九年(1903),也就是嘉納治五郎在日本將柔道定一尊之後十八年。萬籟聲原習農,畢業于北京國立農業大學,惟性嗜武,拜湖南人、少林弟子林心五為師(杜心五亦是自然門徐矮子傳人),1920年,拜各派各門名師學習各門武藝。1928年,參加南京武術國考;同年,用萬籟聲為筆名,出版《武術匯宗》,並開始了在上海、河南、武漢和廣西等地授武生涯。1949年之後,則改業行醫。他的著作甚豐,如:《原式太極圖解》、《國術教本》、《自然拳法彙宗》、《國際技擊》、《國際氣功武術教範》等等。門人譽他以信、義、俠、勇四德立身。他對自然門的解釋為:動靜無始,變化無端;虛虛實實,自然而然。

中國最早、至今尚有大名于世、有日、英、法文諸譯本的一部兵書,厥為據傳是春秋末齊人孫武所著之《孫武兵法》十三篇(漢司馬遷《史記 · 孫子吳起列傳》:「孫子者,齊人也,以兵法見吳王閱闔閭。闔閭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英譯《孫子兵法》有十七版本,英文就叫"The Art of War." 其實,《孫子兵法》豈止"戰爭的藝術,它更是人生藝術(The Art of Living),商戰策略和政爭鬥智。《孫子兵法》主要講備戰止戰,不輕舉妄動,凡事要先作充分準備,一開始即有周詳計畫,謀定而後動,出奇創新,以求百戰百戰,全勝為上。全書充滿哲埋型、又實際有價值金句,許許多多已成成語或諺語。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书思维导图

例如: <(始)計•一>:攻其(敵方)無備,出其不意。利而誘之,亂而取之(亂中取勝,博亂,混水摸魚,趁火打劫),實而備之(敵方軍力強大,自己就更要有充足防備),強而避之,怒而撓之(敵方動怒了,要令他更受挫折),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粵俗諺:「趁渠(佢)病搦(「才羅」)渠命。]兵者詭道也(不按牌理出牌)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欺敵錯覺,兵不厭詐。)

<作戰•二>:故兵貴神,不貴久。(兵貴神速,曠日持久,師老無功。)

<謀攻•三>:勝可知而不可為---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知己,一勝一負(勝負難料);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一定打輸)。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人多勢眾,以十圍一),五則攻之,倍則分之(各個擊破),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彭家發

台灣政治大學新聞學退休教授,  學術專長為新聞學、新聞文學、新聞實務、漢字研究。
原刊于【灼見名家】,獲作者授權轉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