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華心】百鳥歸巢賀國慶75周年

中華民族的歷史一路走來,多麼不容易,無論多麼艱辛、多麼困難,我們還是走過來了,因為中華民族的特性就是有堅毅的生命韌性。

廖書蘭 作者:    2024-10-03  書寫新界情懷  圖片:作者提供

 

作者與民革中央祖国和平统一促进委员会副主任、文汇报创办人之一的李濟深孙女李靄君合影。
作者與民革中央祖國和平統一促進委員會副主任、文報告創辦人之一的李濟深孫女李靄君合影。

9月底的香港天清氣朗,冷風未至暑氣漸消,我登上國航前往北京的航班。每一次到北京,當踏出機艙的那一刻開始,我總掩不住心胸中的澎湃:這塊熱土飽蘸着中華歷史文明的故事,當中有多少成功與失敗、喜悅與憤怒、歡樂與悲傷,中華民族的歷史一路走來,多麼不容易,無論多麼艱辛、多麼困難,我們還是走過來了,因為中華民族的特性就是有堅毅的生命韌性;我們面對的今日已過即成為昨天,昨天連接着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輝煌,只有明天是未來,看着舉國上下同慶祝國慶75周年,我倍受鼓舞,對未來中華民族的團結與強盛滿懷信心與期望。

作者手持專屬的請柬參加國宴,攝於人民大會堂前。
作者手持專屬的請柬參加國宴,攝於人民大會堂前。

我在長安大街上,被人們歡欣鼓舞熱烈慶祝新中國75周年生日所感染,熱血沸騰。

回到這個從元朝開始建都至今的京城,內心滿溢翻滾的歷史浪濤。中華歷史長河中,多少英雄豪傑在這片土地上留下印記,今天我也跟着走在這塊土地上,想着先輩們的故事,踏着他們曾經走過的足跡。此生作為一名中國人,一心一意,別無選擇,要好好地愛中國。

作者參加國宴,見到一些鄉親與老友。
作者參加國宴,見到一些鄉親與老友。

抵達首都機場後,我含着熱淚地說,我回來了!9月底的京城,氣溫宜人,萬里無雲。從9月底開始,海內外華人華僑代表如同百鳥歸巢一般,回到自己的祖國,共同慶祝國慶75周年。

在人民大會堂國宴和中央民革宴會及全國台聯的歡迎會上,我見到一些鄉親與老友,例如來自台灣的中華統一促進黨張馥堂主席、謝啟大教授、許伯夷大師、郭冠英先生等等,與張馥堂主席交談,他說,在台灣地區打正旗號,堅持反「獨」促統的政黨,就是統促黨。

是的,據我知道,統促黨張安樂總裁經常率黨員到台灣中南部各地,親自講解「台獨」的壞處,統一的好處,張安樂總裁和張馥堂主席在台灣所做的事,是盡量吸收台灣年輕人加入統促黨,共同為中華民族在21世紀統一的強國夢,貢獻心力。

國家主席習近平說︰「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撼動我們偉大祖國的地位,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

 


廖書蘭

文學博士,祖籍江蘇武進,出生台北,定居香港。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香港新界鄉議局議員、香港珠海學院亞洲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世界華文作家協會亞洲區總會長、國際筆會香港中國筆會會長。曾獲廣興文教基金會獎學金、中華僑聯文教基金會華文著述獎冠軍、新聞寫作獎項專欄評論類第一名、亞洲華文作家基金會文藝獎最佳散文獎等。新詩《海戀》、《春天來了》、《山旅》、《和著水聲一起輕歌》、《星月夜》、《生命的恩典》獲入選香港學校朗誦節誦材。散文《不一樣的母子情》、《母愛成就了他》獲入選中國青少年(香港)才藝比賽朗誦組誦材。著作:《香港文學回眸》、《黃花崗外》簡體字增訂版、《被忽略的主角》、《黃花崗外》繁體版、《煙雨十八伴》、《書蘭中英短詩選》、《放飛月亮》等,於2011年、2019年分別被納入大英國家圖書館館藏,2020年《黃花崗外》繁體版、《被忽略的主角》被納入台灣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館藏,新界鄉議局旗袍制服於2017年被納入香港歷史博物館典藏,2019年於中華僑聯成立廖書蘭獎學金。詩集被翻譯為英文、藏文、馬來文、印度文、阿拉伯文、韓文、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