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多姿的無聲小世界

未經允許,謝絕轉載:羅莘


這是一位特殊的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經他繪制的一個個內畫玻璃小瓶,文化內涵豐富,色彩清新,人物形像豐富細膩,令觀者面對這些鼻煙壺,一股愛意油然而生。李慧同,出生在陝西漢中,一個被譽為“全球漢人老家”的歷史文化名城。10歲時,一場突如其來、沒能得到及時醫治的流行性腦膜炎,令他就此失聰,告別“有聲世界”;父母帶他回到家鄉山東博山,為了方便交流,他開始了紙筆不離身的生活,如今又多了電腦和手機這兩樣先進工具,也便有了今天我們之間這段分居兩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交流。

“當上帝為你關閉了一扇門,就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在李慧同心裡,早已不介意那扇關閉的門了:人生有失必有得,經過堅持努力,窗外的風景不僅燦爛起來、還光彩奪人。父母在他失聰後便寫給他“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傳說故事,鼓勵他克服種種常人意想不到的困難,堅持坦然面對生活。他用心努力,邁過一道道坎,過來了,如今,別人得到的,在一番奮鬥後,在家人和生命中遇到的貴人們的幫助下,他都得到了,他珍惜擁有的,深信這一切就是生命中最好的安排:一顆知足而豁達的心是幸福和成功的基石 。

李慧同是在1988年被中國內畫大師王孝誠選中進入博山美術琉璃廠開始接觸內畫的。十年後,他離開廠子自謀出路時,千頭萬緒迎面而來,凡事都要自己親力親為,幸得多年的艱苦磨練,加上技藝和創作的積累,使得他能沉著面對各種困難,尤其是家有賢內助–妻子一直陪伴在身邊,事無巨細地操持著家裡和工作室的點點滴滴,使得再難的溝溝坎坎也變得不再可怕,塵埃落定是理所當然的結果。

藝術源於生活,李慧同的作品自然與他的生活息息相關,多年品讀歷史文化作品的感悟和生活中積累的素材是他最好的創作源泉、他說:“心境不同,加之經歷的影響,每個階段創作的作品也會各有特色。年輕時喜歡濃烈的色彩對比,而現在更喜歡以淡雅的色彩平塗微微暈染,注重冷暖色調的運用,有時僅略施淡赭、淺青,就會讓整個畫面溫雅干淨。”那些平日裡的小草圖,會成為作品的初稿躍入小小的瓶中,呈現出一個個內涵豐富的畫面。往往一個人物的位置會經過反復挪動、動作會經過反復推敲,只為讓它再生動一點點。例如他創作的以“八喜”為題材的一套四件內畫作品,就第一次把中國古代由“四喜”擴展出來的“八喜”,用造型藝術手法,借用古裝人物形像,描繪出“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升官又晉爵、財源紛紛至,家合體魄健、盡享天倫日”這八個具有代表性的人生幸福時刻。其中“他鄉遇故知”是最能引發海外華人共鳴的一部作品:描繪兩位多年不見的發小,在“他鄉”意外相遇時感人的場面。光陰似劍,如今他們都已人到中年。目睹兩人久別重逢興奮之情,身旁的老僕人神情凝重,陷入沉思。大約兩位主人公還小的時候,老僕人還都照看過他們哩!此情此景勾起了老僕人的回憶。而身後的年輕僕人則茫然不知那些往事,面露不以為然的天真表情。這都突出了多年不見,“他鄉”相遇的意外與驚喜。作品以較大面積錄寫了唐代王績的詩,這首詩極寫故園情思,很是感人:

旅泊多年歲,老去不知回。
忽逢門前客,道發故鄉來。
斂眉俱握手,破涕共銜杯。
殷勤訪朋舊,屈曲問童孩。
衰宗多弟侄,若個賞池台。
舊園今在否,新樹也應栽。
柳行疏密布,茅齋寬窄裁。
經移何處竹,別種幾株梅。
渠當無絕水,石計總生苔。
院果誰先熟,林花那後開。
羈心只欲問,為報不須猜。
行當驅下澤,去剪故園菜。

讀到這裡,您,思鄉了嗎?想念家鄉的老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