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女漆師

未經允許,謝絕轉載:羅莘


遠在印度洋西海岸,孤懸於非洲大陸,與馬達加斯加島遙相呼應,有一個幾乎被人們遺忘的法國海外省,留尼汪島,難以想象,它與法國本土的距離隔著9200多公裡,從巴黎飛過來要12個小時!然而,自1884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到這個小島上,島上僅關帝廟就有三座!如今,在八十萬常駐居民中,中國人就占了兩萬,陳旦生就是來這裡旅居的一員。

小島閨蜜

她出生在漆器之鄉福州,兩歲的時候,生活在香港的一家人,遭遇家道中落,她被媽媽送來福州的外婆家,跟著二老度過了六年的童年時光,外公的橙園、福州的「米時」和各種美食留下了抹不去的記憶。老人離世,她回到香港,直到學了中國繪畫的她沖動地決定「遠走高飛」,來到了心中的藝術之都,巴黎。這一走,從原本的「速去速回」,變成了大半個世紀,她定居在了曾經風行了三百多年法國式的中國漆藝的巴黎,並從此與漆畫難舍難分。

作品

攻讀巴黎美術學院期間,與很多自費留學生一樣,她開始半工半讀的日子。上世紀70年代,巴黎十二區還有很多制作中國風漆藝家具的手工作坊,憑著已經掌握中國畫技藝的陳旦生很自然就在這裡找到了工作,成為了一名畫師。 漸漸地,她學到了這套漆藝家具的制作工藝,加上在學院所學,她開始上下求索,尋找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一種自己的藝術風格。法國兩百多年前就流行漆藝家具,其中很多中國風的產品。90年代,受經濟蕭條的影嚮,法國漆藝市場急劇下滑。原本興盛的家具作坊紛紛倒閉,取而代之的成了服裝店,幸虧有手工藝學校和巴黎市政府留下了有限的教學資源,使得熱愛手工藝的人還能有個去處。陳旦生也在巴黎市政府謀到一份漆畫老師的工作,同時,開始舉辦一些作品展覽。

作品

幾年後,陳旦生隨在大學執教的先生來到了留尼汪島上,過起了島居生活。坐在黑沙灘的大石蛋上,面向一望無際的汪洋大海,想念故鄉的人和事,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不知不覺中,一住就是二十多年,每年僅在兩個假期才回到巴黎短住。作為島上難覓的即會漆藝、又會中國畫,還寫得一手好字的中國人,陳旦生自然成了華人圈裡的「香餑餑」,她很快在留尼汪島的大學裡做起校外漆畫課程的老師,還有一幫同樣熱愛藝術和生活的華人朋友,帶著他們的孩子,跟她學習中國畫和書法。提起這段難忘的生活,陳旦生心心念念,最令自己得意的「異國小島成就」便是與政府機構合作介紹了三位福州漆藝家,成功來到島上舉辦了一個漆藝展覽,深受當地觀眾歡迎。

作品

1992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有幸結識了到訪法國的中國漆畫之父,喬十光,令她的漆藝人生迎來了新的轉機:她開始了與國內漆藝同行的密切交流,熱衷於在中歐之間、小島與福州之間穿梭,頻繁參加各種展覽和活動,深深體會到近二十年來國內漆藝的飛速發展,從北到南,乃至不同的國家,她結識了一批老中青三代業內高手,每個城市都有令她驚豔的同行,和刻骨銘心的作品。

作品

時光飛逝,資深的漆畫師陳旦生對自己一路的選擇無怨無悔,擁有了自己的獨特漆藝風格,書寫了自己豐富的人生經历,有一幫不同年紀卻相同愛好的朋友陪伴左右,一起快樂地經營著「年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