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返隨筆】(21) 寧静的大仙寺

文:無是處

離開了熙來攘往的紫南宮,取道前往台南温泉勝地關子嶺。到山腳, 已是傍晚,參觀位於台南市白河區關子嶺的大仙寺,這是台南市古蹟,創建於清聖祖康熙四十年(1701年) ; 據說當時創寺的參徹禪師從福州鼓山迎奉一尊觀世音菩薩來台灣,某日來到白河仙草埔時,暫將菩薩像放於一石上,之後要前往他處時,發現菩薩像彷彿被黏在上面一樣無法移開,禪師認為是菩薩有意在此渡化大眾,遂在此結廬講經,是為大仙寺之始。

數百年來, 大仙寺經過清朝, 日治和目前民國滄霜歲月,寺廟多次遭受地震,兵災破壞,信眾對產權和財務管理也曾發生糾紛,可說是歷經災劫,1986年再重新規劃,逐年興建各類設施,方便香客到訪,至2017年全部落成。

大仙寺有它本身的特色,它是台灣少數融合中國傳統寺廟與日本佛寺建築風格的代表性寺廟。大雄寶殿整體外貌仿日本佛教建築,屋脊鋪有鬼瓦、懸魚,主建築大雄寶殿為日治中期時改建,仿奈良東大寺的規模,但內部的結構卻是邀請漳州大木匠師陳應彬設計,為傳統廟宇的木架構做法。此外, 尚有多位大師

各種藝術品遍佈寺中, 可說是以閩南寺廟建築為體,以日本佛寺外貌為表,另創佛寺新面貌。讓香客、遊人可以在在寧靜古剎欣賞藝術品  享受台灣傳統裝飾藝術帶來的視覺震撼。

也許是傍晚, 或是一如平常, 大仙寺沒有什麼迎合世俗渴求的神蹟, 賜福給追求財寶的香客,只是間歷史悠久的翻修古寺,默默地座落在路旁,看著悲歡離合的眾生相,和繁華的紫南宮比照,顯然是很大的落差,但這裡如今是一片寧静和安詳,可以心無外鶩,溍心修錬,難怪台南大仙寺成為多數得道高僧, 如浄土宗淨空法師,中台禪寺開山方丈惟覺老和尚,高雄日月禪寺圓宗 方丈  , 以及現在星雲大師,都選擇大仙寺為荼毘(火化)之地 ,在此郤塵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