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華心】瓊瑤與我的文學路

我通過《皇冠雜誌》寫信給瓊瑤,瓊瑤也回信給我,淡紫色的信紙,有朵紫色的玫瑰花,印着瓊瑤用箋,我至今仍然保存完好,伴隨着我走過天涯海角,台北、倫敦、香港。

廖書蘭 作者:   2024-12-18 書寫新界情懷 圖片:作者提供

少女時代曾迫於輿論的壓力,羞於承認自己是瓊瑤迷,怕被人笑話是頭腦簡單的戀愛腦。我承認我的少女時代,中了無可救藥的「瓊瑤毒」,瓊瑤小說裏的愛情觀,深深影響了我對愛情的認知,一直到長大以後幾次失戀,漸漸才在個中獲得「解藥」,這才讓我學會如何務實面對愛情、務實面對生活,這才恍然大悟,瓊瑤小說裏的男女主角,不可能在現實生活出現,瓊瑤小說的愛情故事與現實完全脫節,只是天方夜譚;我究竟用了多少交織的血淚,才換回我的清醒覺悟。

作者在台灣參加過台北小姐選美,也拍過電視劇。
作者在台灣參加過台北小姐選美,也拍過電視劇。

少女時代曾迫於輿論的壓力,羞於承認自己是瓊瑤迷,為什麼呢?因為怕被人笑話,說我是頭腦簡單的戀愛腦;但我必須承認,瓊瑤書中攝我心魂的,不僅僅是男女主角對愛情的癡狂,還有瓊瑤對古詩詞的信手拈來,又恰如其分地穿插在小說的情節中,對一名喜歡文學的我來說,讀瓊瑤小說如一本本文學寶鑑。

憶起小學三年級時,第一次迷上的課外讀物是意大利卡洛·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記》翻譯本,小學五六年級看日本三浦綾子的《冰點》翻譯本,在那樣的年紀,雖然不能完全看得懂,但仍然沉浸在其文字之中,至今仍記得這兩本書的某一些情節,小學畢業的那年暑假,我一口氣看完徐速的《星星、月亮、太陽》和徐訏的《風蕭蕭》,升中學後在學校圖書館,偶然翻閱《皇冠雜誌》,無意間發現了瓊瑤的連載小說,立即被書中足以勾我魂、攝我魄的文字所吸引,一頭栽進了那轟轟烈烈、刻骨銘心又不食人間煙火的愛情故事中。

為了追看瓊瑤的連載小說,我不會遺漏任何一期的《皇冠雜誌》瓊瑤文字的吸引力,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在春日的草原上飛舞,又像在空谷中,燃燒的一團火焰,給我熱、給我光、給我擁抱、給我瘋狂,我可以不吃不喝不睡,像着了魔似地被瓊瑤的文字魔力吸住,於是我通過《皇冠雜誌》寫信給瓊瑤,瓊瑤也回信給我,淡紫色的信紙,有朵紫色的玫瑰花,印着瓊瑤用箋,我至今仍然保存完好,伴隨着我走過天涯海角,台北、倫敦、香港。

瓊瑤的輕生與瓊瑤的小說一樣,讓人久久無法放下。瓊瑤的文字具有勾魂攝魄的魔力,而瓊瑤的自殺同樣具有宇宙蠻荒的爆炸力,炸開了華人世界的認知,好一個瓊瑤。

少女時代看瓊瑤小說,可能會陷入無可自拔的癡迷,老年時期看瓊瑤的輕生方式,可能會產生效尤的念頭。如果這個世上從來沒有瓊瑤,世間會否少了些怨女癡男愛恨情仇的錯愛?

不管世人喜不喜歡瓊瑤,瓊瑤就是神話!

 


  廖書蘭
文學博士,祖籍江蘇武進,出生台北,定居香港。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香港新界鄉議局議員、香港珠海學院亞洲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世界華文作家協會亞洲區總會長、國際筆會香港中國筆會會長。曾獲廣興文教基金會獎學金、中華僑聯文教基金會華文著述獎冠軍、新聞寫作獎項專欄評論類第一名、亞洲華文作家基金會文藝獎最佳散文獎等。新詩《海戀》、《春天來了》、《山旅》、《和著水聲一起輕歌》、《星月夜》、《生命的恩典》獲入選香港學校朗誦節誦材。散文《不一樣的母子情》、《母愛成就了他》獲入選中國青少年(香港)才藝比賽朗誦組誦材。著作:《香港文學回眸》、《黃花崗外》簡體字增訂版、《被忽略的主角》、《黃花崗外》繁體版、《煙雨十八伴》、《書蘭中英短詩選》、《放飛月亮》等,於2011年、2019年分別被納入大英國家圖書館館藏,2020年《黃花崗外》繁體版、《被忽略的主角》被納入台灣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館藏,新界鄉議局旗袍制服於2017年被納入香港歷史博物館典藏,2019年於中華僑聯成立廖書蘭獎學金。詩集被翻譯為英文、藏文、馬來文、印度文、阿拉伯文、韓文、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