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英國人造血成功,開始臨牀實驗

隨著科技進步,一些從前讓人束手無策的疑難雜症,一個個被攻克,

很多非專業人員難以想象的「新玩法」,一旦讓廣大老百姓用上,就能為無數絕望的家庭和病人帶去福音~電視劇裡不少生離死別的場景,大概率就會離開歷史舞臺了。

Fridge of blood

據BBC消息,全球首個實驗室人造血液已經進入臨牀試驗階段。對需要稀有血型的病患來說,這簡直是莫大喜訊。

血液能人造——是的你沒聽錯我也沒打錯!

這項研究,由NHS與位於倫敦,劍橋以及布裡斯托的科學家們共同開展。實驗研究的主要對象,是將氧氣從肺部輸送到身體其他部位的紅細胞。

「造血」過程

簡單來說,人造血過程主要有以下幾步:

  • 用來自人體的正常獻血作為樣本(約 470 毫升)
  • 用磁珠撈出能夠變成紅細胞的柔性幹細胞
  • 在實驗室環境中大量培育這些幹細胞,然後引導其變為紅細胞
  • 三周之後,含有約50萬個幹細胞的初始池會產生500億個紅細胞
然後對這些紅細胞進行過濾,便可以篩選出大約150億個處於正確發育階段的,可用於人體移植的紅細胞~
Lab-grown red blood cells transfused into patient in world-first clinical  trial | Science & Tech News | Sky News
由此看來,所謂的「人造血」並不是從零開始純手工,而更類似於種瓜得瓜的「務農」操作,
但即使如此,實現量產,就已經是突破了。
人造血有可能「更強效」
目前,人類使用的主要血源,依舊來自捐獻者。這對稀有血型的病患(尤其是需要持續大量輸血的病患,比如鐮狀細胞性貧血患者)來說,很不友好——大量制造稀有血型的血液,就是這項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
Lab-grown blood given to people in world's first clinical trial | Deccan  Herald
鐮狀細胞貧血是一種遺傳性紅細胞疾病,在患病後,患者沒有足夠的健康紅細胞將氧氣輸送至全身。在正常狀況下,紅細胞柔韌且圓潤,很容易在血管中移動。在鐮狀細胞貧血中,紅細胞的形狀像鐮刀或新月。
First lab-grown blood on clinical trial - Newsbook
布裡斯托大學的Ashley Toye教授說,有些血型「全英國可能只有10人擁有」。比如被稱作「孟買血型」的Hh血型血液,英國目前存量只有三個單位。
First human patients receive transfusions of lab-grown blood cells
「我們希望在未來制造盡可能多的血液,所以我腦海中理想的場景,是一個充滿機器的房間,用正常的獻血不斷地再生血液,」Toye教授告訴記者。
Lab-grown blood given to people in world-first clinical trial - BBC News
據研究團隊介紹,這一期實驗希望招募10名健康志願者參與,目前已經有兩人完成了第一次輸血。
志願者們將被注射一份實驗室培養的血液,一份正常血液。每次輸血量約5-10毫升,期間間隔四個月。
Lab-grown blood given to people in world-first clinical trial - The  Economic Times
血液被標記了用於醫療研究的放射性物質,這樣科學家們就可以檢測到血液在人體記憶體留的時間。團隊希望,實驗室培養的血液能比正常捐獻的血液「更有效」:
通常來講,紅細胞在需要更換之前會存活大約120天,而一般的血包有一定含量的衰老紅細胞,因此持續時間並不理想。而人造血包裡幾乎都是新生紅細胞,所以持續時間也應該達到120天。
Lab-grown blood given to people in world-first clinical trial
這樣一來,不僅稀有血型血液容易獲得了,經常需要輸血的病人也不用頻繁輸血了——對這一部分病人來說,不僅治療流程簡化了,而且由於頻繁輸血造成的鐵過載,從而導致並發癥的風險也降低了。
 
挑戰依舊重重
當然,當前存在的挑戰也不容易攻克——
首先是成本。研究團隊目前並沒有透露批量生產的成本,但表示這肯定要比正常獻血貴很多。
另一方面,由於被提取出來的幹細胞會自行消耗,最終能生產的紅細胞量也達不到理想預期——團隊表示,還是需要採取更好的方法擴大產量。
不過,正如開頭所說,能在實驗室裡實現「量產」,這已經是重量級了,
也許太陽一時半會兒種不出來,但是血是可以種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