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4成新冠康復者1年後仍疲勞乏力 理大制定「康復八式」助治療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團隊去年展開對新冠患者的追蹤研究,以探討他們康復後的健康狀態及其心理和健康相關生活質素。發現在確診後的6個月和12個月,逾四成仍受「長新冠」症狀困擾,有疲勞、下肢肌肉乏力等情況,影響其日常生活。研究亦顯示,成人和長者出現症狀情況相若,但女患者情況較普遍,佔5成,相反男性則只有3成。

為協助新冠康復者重拾健康,理大團隊制訂了一套為期6週的訓練計劃,針對改善肺功能及下肢力量,當中四分三「疲勞綜合症」的康復者更可回復正常。該訓練計劃包括理大團隊設計的「康復八式」,由八種動作組成,以促進心肺和肌肉健康為目的,不但適合新冠康復者,因留家抗疫而減少外的市民亦可利用,以保持身心健康。

為協助新冠康復者重拾健康,理大團隊制訂了一套為期6週的訓練計劃,針對改善肺功能及下肢力量,當中四分三「疲勞綜合症」的康復者更可回復正常。(記者會截圖)
為協助新冠康復者重拾健康,理大團隊制訂了一套為期6週的訓練計劃,針對改善肺功能及下肢力量,當中四分三「疲勞綜合症」的康復者更可回復正常。(記者會截圖)

康復後仍出現呼吸困難和疲倦

世界衞生組織去年指出大多數新冠患者都能痊癒,但部份人在康復後數個月內會出現呼吸困難、疲倦、認知功能障礙等不同症狀,這些中長期影響統稱為「COVID-19 長期影響」即「長新冠」症狀。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團隊去年展開對新冠患者的追蹤研究,以探討他們康復後的健康狀態及其心理和健康相關生活質素,並了解他們的重建體魄 、重拾信心、重獲生活(3R)的進度。

情況未有隨時間改變 女患者較普遍

研究自去年10月展開,追蹤由本地五間醫院轉介的新冠患者確診後6個月及12個月的康復情況。研究人員透過見面及視像,評估他們的心肺功能、體能、疲勞程度及生活質素等。團隊發現,118 名對象當中,42%在確診後的6個月內出現「疲勞綜合症」,而在12個月後仍有43%有「疲勞綜合症」情況,有疲勞、下肢肌肉乏力等,更反映情況並沒有隨時間而改變,影響其日常生活。研究亦顯示成人和長者出現「疲勞綜合症」的情況相若,但女性患者出現「長新冠」的情況則較普遍,佔5成,相反男性確診者則只有3成。

心肺功能不足及下肢肌肉弱有關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洪克協痛症管理教授兼副系主任符少娥教授表示,新冠康復者大多認為已痊癒,對疲勞的感覺掉以輕心,或以為疲勞情況會隨著時間而緩和,其後才發現自己的疲勞症狀,與心肺功能不足及下肢肌肉較弱有關,需要採取適當的康復治療方案,才可以改善的。

推六週訓練計劃改善情況

理大團隊制訂了一套為期六週的訓練計劃,針對改善肺功能及下肢力量,以助有「長新冠」症狀的新冠康復者改善情況,在物理治療師指導下,每週進行兩次60分鐘的訓練課堂及三次30分鐘的家居運動,以提升肺活量及改善肌肉力量。訓練結束後,有「疲勞綜合症」的康復者中,有四分三已回復正常,近7成新冠康復者的肺活量有所提升,超過6成新冠康復者的下肢肌肉增強。

理大制定「康復八式」不但適合新冠康復者復康,疫情期間「留家抗疫」而減少外出活動的市民亦可多加利用,以保持身心健康。(理工大學提供)
團隊亦制定「康復八式」,以八種動作組成,讓康服者在家中鍛煉全身不同肌肉組群、促進心肺和肌肉健康。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副教授黃宇樂博士指「康復八式」動作簡單,可按身體狀況調節運動量和時間,循序漸進提升體能,而且「康復八式」不但適合新冠康復者,疫情期間「留家抗疫」而減少外出活動的市民亦可多加利用,以保持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