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高官薪酬每年合計逾1.8億 羅淑佩陳美寶升官每月袋近38萬元

高官薪酬每年合計逾1.8億 羅淑佩陳美寶升官每月袋近38萬元

本年度財政赤字預料高達1,000億元,引起外界爭議公務員、高官是否應帶頭減薪;政府上周宣布人事變動,羅淑佩接替楊潤雄任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陳美寶則接替林世雄任運輸及物流局局長,兩位上官新任月薪多少亦備受關注。身兼行會召集人的新民黨議員葉劉淑儀,昨日(11日)在立法會大會提出書面質詢,問及相關薪酬資訊。

高官薪酬|特首月薪近47萬 三司達38萬

就此向政府查詢,原來由2024年7月1日起,行政長官李家超的每月現金薪酬接近47萬元,年薪超過563萬元;15個決策局長月薪接近38萬元;14名副局長月薪最少逾24萬元;19名政治助理中,月薪中最高者達13萬元。如果將特首、3位司長、3位副司長、15個決策局長和14個副局長、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政治助理,共56人問責團隊的月薪合計,將高達約1,500萬元,即每年政府在問責官員的薪金支出,約1.8億元。

每年政府在問責官員的薪金支出,已達超過1.8億元。資料圖片

副局長人工24萬至28萬不等

由2024年7月1日起,行政長官的每月現金薪酬為469,495元,年薪超過563萬元;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律政司司長林定國的每月現金薪酬分別為417,330元、403,215元、389,580元;3位副司長的每月現金薪酬為382,990元;各局長及特首辦主任葉文娟每月現金薪酬則為376,405元,而副局長的現金薪酬定於局長現金薪酬的65%、70%或75%,即由244,665元至282,305元不等。

政助人工最高達13萬

政治助理方面,現金薪酬上限設定為局長薪酬的35%。本屆政府2022年上任時,政治助理「同工不同酬」,人工大致分為四級,由72,500元、90,600元、108,000元至126,900元不等。根據政府最新書面質詢回覆,現時政治助理每月現金薪酬,最高者為131,740元。

若以副局長的現金薪酬定於局長現金薪酬的65%計,55人問責團隊的月薪合計,將高達約1,378萬元,即每年政府在問責官員的薪金支出為1.77億元;若以副局長的現金薪酬定於局長現金薪酬的75%計,55人問責團隊的月薪合計,將高達約1,530萬元,即每年政府在問責官員的薪金支出,約1.84億元。

2015年至2024年政治委任官員每月現金薪酬。立法會文件

司局長薪金較2022年升3.8%

翻查資料,特首李家超2022年的每月薪酬為452,200元,年薪逾540萬元,換言之現時薪金增加17,295元;2022年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律政司司長、各局長的月薪分別為401,950元、388,350元、375,200元、362,500元;各司局長的薪金升幅約3.8%。

政府表示,第六屆特區政府政治委任官員的薪酬待遇乃按「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及政治委任制度官員薪津獨立委員會」建議,並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於2022年5月接納。根據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的機制,政治委任官員的薪酬每年跟隨丙類消費物價指數的按年平均變動作出調整,而行政長官的現金薪酬釐定在政務司司長現金薪酬112.5%的水平。

22名主要問責官員月薪一覽

職銜/姓名 月薪
行政長官李家超 469,495元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 417,330元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 403,215元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 389,580元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 382,990元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 382,990元
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 382,990元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 376,405元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 376,405元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 376,405元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 376,405元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 376,405元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 376,405元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 376,405元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 376,405元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 376,405元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 376,405元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 376,405元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 376,405元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 376,405元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 376,405元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 376,405元
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葉文娟 376,405元

14名副局長月薪一覽:

職銜/姓名 月薪
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 244,665 – 282,305元
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 244,665 – 282,305元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 244,665 – 282,305元
醫務衛生局副局長李夏茵 244,665 – 282,305元
發展局副局長林智文 244,665 – 282,305元
房屋局副局長戴尚誠 244,665 – 282,305元
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 244,665 – 282,305元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 244,665 – 282,305元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副局長梁宏正 244,665 – 282,305元
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 244,665 – 282,305元
運輸及物流局副局長廖振新 244,665 – 282,305元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 244,665 – 282,305元

資料來源:政府提供

 

 

首10月假冒官員騙案倍升 內地來港女碩士生被騙赴泰國 警夥國際刑警救回

首10月假冒官員騙案倍升內地來港女碩士生被騙赴泰國警夥國際刑警救回| 星島日報

假冒官員騙案無日無之,今年首10月警方錄得874宗同類案件,涉及總損失金額14.2億元,增幅超過一倍。當中三成受害人是大學生,大部分來自內地,且受騙人數有急增趨勢。其中一宗騙案,涉及一名由內地來港就讀碩士的22歲女生,她被騙到泰國曼谷入住酒店,是首次有受害人由香港被騙到境外的詐騙案件。其間騙徒伺機向女生的父母訛稱其女兒被綁架,勒索1,000萬元。幸最終警方經國際刑警等多方合作,成功將女生救回香港。

首10月假冒官員騙案倍升內地來港女碩士生被騙赴泰國警夥國際刑警救回| 星島日報

今日(12日)警方聯同該名受害女生,在記者會講述事件。今年11月15日,由內地來港就讀碩士一年級的22歲女生K小姐,接獲自稱香港入境處職員和內地公安的電話,對方表示其名下登記的電話卡及銀行戶口,於內地涉及詐騙及洗黑錢活動,因此需限制其出入境並凍結其銀行戶口以進行調查。假冒公安的騙徒分別通過電話和通訊軟件,向女事主進行查問,其間第一次通話持續8小時,令她被「疲勞轟炸」沒時間思考。

而在視頻中,女事主看到騙徒身穿公安制服,並出示公安人員證件及通緝令,她信以為真感到非常慌亂,只得服從騙徒指示並配合調查。騙徒之後指示女事主每天向他們報告,並要求她24小時開致視頻,以證明她沒有潛逃。騙徒還要求她購買新手機和新SIM卡,以便與他們聯絡。此外,騙徒亦強調案件絕對機密,禁止她向其他人透露調查的相關事項。

至11月25日,女事主按騙徒指示,獨自乘坐高鐵前往廣州,並在11月27日將現金50萬人民幣交給騙徒,作為保證金以便案件能夠優先獲得處理,之後女事主返回香港。騙徒隨後聲稱犯罪集團的成員已得知她的住址,為保障她的人身安全,指示她將手機留在家中,並購買機票,帶同新手機前往泰國曼谷,其間不得與他人聯繫。

女事主於12月6日抵達曼谷,她並無與任何騙徒見面,但需時刻向對方報告,並每一至兩天更換一次酒店。騙徒於同日立即致電女事主的父母,訛稱女事主被綁架,要求支付1,000萬元贖金,女事主的父母於是報警求助。港島總區公眾活動調查組接手調查,經過連番追查後,掌握受害人在泰國的位置,並透過國際刑警通知泰國警方和中國駐泰國領事館,展開多邊合作。最終在12月7日,即接報後36小時內,人員在曼谷一間酒店尋獲女事主,並協助受害人安全返回香港。

警方表示,留意到假冒官員騙案的手法有所轉變,以往騙徒主要是通過電話聯絡同學,聲稱他們名下的電話卡或銀行賬戶牽涉騙案或洗黑錢活動。騙徒繼而向同學展示相關的拘捕令或搜查令,並要求同學繳交保證金以證明自己的清白。惟近期有騙徒不僅要求同學繳交保證金,更加要求同學拍攝裸照或視頻,甚至要求同學藏匿在郊區。上述該宗內地來港女生受騙遠赴泰國的案件,更是首次有受害人由香港被假冒官員的騙徒騙到境外。

根據警方數字,今年1月至10月共錄得36,405宗詐騙案,按年增加2,482宗,總損失金額超過70億元。當中874宗為假冒官員騙案,按年增加93宗,總損失金額達14.2億元,增幅超過一倍,達113%。今年單一最大損失的案件,金額為2.6億元。所有假冒官員騙案的受害人,三成是大學生,大部分是來自內地。

今年7至9月,每月平均有24名大學生墮入假冒官員騙案,但至今年10月,有多達91名大學生受害人,升幅達2.8倍。這91名大學生受害人(18至34歲),包括博士生和本科生,其中73名為內地來港學生,牽涉的大學生受害人,今年最大損失金額為570萬元。

 

 

漢鼎書院債券疑違約 創校人徐莉認營運不善 提「5年後償還方案」:學校絕不關門

漢鼎書院債券疑違約 創校人徐莉認營運不善 提「5年後償還方案」:學校絕不關門

黃竹坑私立學校漢鼎書院遭家長投訴指,學生退學2年後仍未能贖回60萬元建校債券,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已要求學校暫停收取建校債券。漢鼎書院創校人徐莉昨日(11日)表示,因運營不善導致有到期債務未償還,承諾「絕不關門」,又指本周一召開建校債券持有人大會,校方提出「5年後償還」方案,正待持有人書面同意。

徐莉:漢鼎書院因疫情等因素收生下降

徐莉表示,因疫情等社會因素近年收生下降,辦學成本亦較辦學初期大幅上漲,以致漢鼎書院出現經營困難,故在2022年後無法如常將建校債券贖回給學生家長。她承諾「絕不關門」,將秉持「不迴避問題、不逃避責任」的態度與家長積極溝通,爭取早日解決今次事件。

漢鼎書院創校人徐莉。漢鼎書院圖片
有家長在小紅書發帖,投訴無法退回本金券。小紅書截圖
家長亦有曬出和徐莉的微訊截圖。小紅書截圖

漢鼎書院提出延期償還方案

至於解決方案,她指校方在周一會議上提出「延期至5年後償還」建校債券的方案,出席的家長亦認同如學校清盤,對各方利益皆有損失,故願意思考,現正待大多數建校債券持有人書面同意後,令該方案具備法律效益。至於出席會議及初步同意的家長數量,她並未透露。有家長對傳媒指校方曾承諾「每月還一萬」,她指校方未曾同意該項由家長提出的建議,並解釋為「現金流不允許」。

漢鼎書院亦有「本金券」 每份600萬僅可轉讓

根據學校網頁,除60萬建校債券外,校方亦有效仿一般國際學校做法,發行不予退還、可在二級市場流通的「本金券」,購買家庭可獲優先入學機會,目前為每份600萬元,學生離校四個月後,可轉讓給第三方。亦有「苦主」疑似購買該校本金券,在社交平台「討要說法」,遭網友調侃「新學校的本金券也敢買」、「好比學區房砸手上了」。

 

 

居屋2024 共收10.3萬份申請 14.4個申請者爭一個單位

居屋2024推出5個新居屋屋苑,分別是啟德啟盈苑、觀塘安達臣安柏苑、油塘碧雲道高曦苑、屯門湖山路兆湖苑,以及東涌裕興苑,合共提供7,132伙,房委會昨日(11日)公布,今日上午10時30分,為「出售居者有其屋計劃單位2024」的申請舉行攪珠儀式,以決定「居屋2024」申請者按其申請編號最後兩個數字而定的先後次序。儀式將由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碧如主持。

翻查資料,房委會表示截至截止日下午5時,居屋2024共收到合計約10.3萬份申請,較去年同期大跌36.8%,約14.4個申請者爭一個單位 ,預計明年第二季開始揀樓。

觀塘安柏苑與周邊環境。

是次申請首次實施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嬰兒出生於2023年10月25日或以後的家庭申請者,可以提高購置居屋的機會。而「長者優先計劃」及「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合資格申請者,房委會將會合共預留4成單位配額。

五大新屋苑面積、售價、單位數:

屋苑 實用面積 售價
(平均呎價)
單位數目 完工日期 關鍵日期
啟德

「啟盈苑」

186-448呎 $143萬至$467萬

($9230/呎)

1736伙 2026年第1季 2026年10月31日
觀塘安達臣

「安柏苑」

291-498呎 $177萬至$373萬

($7020/呎)

420伙 2024年第3季 2025年3月31日
油塘碧雲道

「高曦苑」

375-478呎 $255萬至$394萬

($7610/呎)

864伙 2027年第3季 2028年2月29日
屯門湖山路

「兆湖苑」

297-480呎 $156萬至$324萬

($5980/呎)

2768伙 2026年第4季 2027年4月30日
東涌

「裕興苑」

285-510呎 $143萬至$467萬

($6240/呎)

1344伙 2025年第4季 2026年4月30日

 

保護基礎設施草案立會首讀 鄧炳強:絕非針對個人資料和商業秘密

鄧炳強強調中小企及一般市民不會受此法例影響。

立法會昨天(11日)首讀《保護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條例草案》。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條例旨在向被指明的關鍵基礎設施營運者,施加法定要求,確保他們保障系統,以維持香港社會正常運作,強調條例「絕非針對個人資料和商業秘密,以及市民網上活動完全無關」,當局計劃在條例通過後一年內成立專責辦公室,執行條例下的工作,以讓條例能在辦公室成立的半年內生效,將分階段指定「關鍵基礎設施營運者」及「關鍵電腦系統」。有關條例最高可罰款500萬元。

違規最高罰款500萬

鄧炳強指,保障關鍵基礎設施的法規在各司法管轄區非常普遍,有關條例旨在向被指明的關鍵基礎設施營運者,施加法定要求,確保他們保障系統,減低因網絡攻擊導致必要服務被干擾或破壞的可能,從而維持香港社會的正常運作和市民的正常生活。他續指,當局建議刑罰以機構作為單位,違者可處最高罰款50萬元至500萬元不等,並無監禁式刑罰,又計劃在條例草案通過後一年內,成立一個由隸屬保安局專責辦公室執行條例下的工作,讓條例可以在辦公室成立的半年內生效,當局亦將逐步分階段指定「關鍵基礎設施營運者」及「關鍵電腦系統」。

條例針對大機構 不影響中小企及市民

鄧強調受規管的關鍵營運者,為香港持續提供必要服務或維持關鍵的社會和經濟活動屬必要的,大部分會是大機構,中小型企業及一般市民不受規管;而施加的法定責任,目的是要保障對關鍵基礎設施核心功能至關重要的電腦系統安全,「絕非針對個人資料和商業秘密,以及市民網上活動完全無關」。

他提到《條例草案》下的法定責任分三大類,第一為機構責任,即營運者要向政府報告營運期的變更,設電腦系統安全部門等;第二為預防責任,制定及實施電腦系統安全計劃,定期進行風險評估和演練;第三為事故通報及應對責任。當有電腦系統安全事故發生時,營運者須向負責執行條例的專責辦公室報告,同時按其提交的應急計劃,自行採取應對措施,還原系統。

至於部分行業已有機構負責監管,鄧表示當局建議,指明個別行業機構,負責監察規管其界別的營運者,其中當局建議金管局負責監督銀行,以便掌握所有事故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