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養生知識」都是坑人!醫學上根本沒有這些概念!

「血稠會引起血栓?」「清宿便,排腸毒」「酸性體質更易患癌?」「菠菜和豆腐不能同吃」……這些「養生知識」,你是不是經常聽身邊人說起?

其實,這些 「養生知識」,很多都沒有科學依據,有的醫學上根本沒有這些概念!

1. 改善「血稠」預防血栓?

如果血液過於黏稠,就會有血栓的風險,必須盡早稀釋血液、疏通血管,否則會有心髒病風險……不少人都曾經聽過這樣的「科普」。

2019年7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許俊堂刊文指出,實際上,醫學上沒有「血稠」這種病癥,所謂「治療血稠」就是一個噱頭,是徹頭徹尾的偽科學,別再被蒙蔽了。 

「血稠」從字面上理解「血液粘稠」,是醫學上「血液流變學」的概念,大概相當於血液的高凝狀態,與血流、血漿和血液成分都有關系。並不是很多人誤以為的「血稠」就是血脂高了,要堵住血管,容易產生發生血栓的意思。

在臨牀上,醫生不會根據血液黏稠度的數值,去判斷患者是否有血栓風險,而且這個檢查也不能如實反映患者體內真實的血液凝固情況,更不能起到預測血栓和心血管事件的作用。通過註射劑來疏通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更是沒有任何幫助,甚至還會出問題。

2. 「清宿便,排腸毒」能養生?

「宿便」、「腸毒」,聽起來像很專業醫學詞匯,其實沒甚麼科學依據。清宿便類產品只是抓住消費者求健康的心態和對醫學知識的缺乏來賺取利益。

武漢市中心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吳傑在2013年8月22日健康時報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在醫學上,根本沒有「宿便」這個說法。

國家級名老中醫、中日友好醫院中醫婦科門診主任醫師許潤三在2014年1月30日健康時報的一篇文章中介紹,中醫中也沒有「宿便」一說。

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內科主任醫師王澤民於2014年1月30日在健康時報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現在市場上很多所謂「清宿便」的保健品,其主要的成分都是瀉藥,時間久了就會造成一些胃腸功能紊亂,容易導致大腸黑變病,造成腸道黑色素沉積,甚至帶來腸道癌癥隱患。 ③

所有,所謂的「清宿便,排腸毒」,只不過是商家的營銷噱頭,不管是在中醫上還是西醫上都沒有科學依據。

3. 「酸鹼體質」更健康?

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人的體質有酸鹼性之分,酸性體質易患癌,想要健康,必須保證身體處於鹼性環境?關於「酸鹼體質」的謠言一直不少。

但是,真相是,「酸鹼體質論」騙局被揭穿,這個理論的創始人羅伯特 · 歐陽在2018年11月2日被美國聖地亞哥法庭判決繳納1.05億美元的巨額罰款。且他當庭承認「酸鹼體質」理論是自己編造出來的騙局!

國醫大師、中醫體質學創始人王琦在2018年12月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現代醫學和中醫學都沒有酸性和鹼性體質的分法。人的體質不能簡單地分為酸性或鹼性,這是一個複雜的巨系統,其中包含各種小環境和體液,如細胞內液、細胞外液(包括血液、組織液和淋巴液等),還有分泌的各種消化液、排洩出的汗液、尿液等。人體內的不同體液確實有酸鹼之分,如胃液呈強酸性、尿液呈弱酸性、腸液呈鹼性。但不同體液的酸鹼度,並不等同於體質的酸鹼性。 ④

王琦強調,所謂的吃酸性或鹼性食物造成酸性或鹼性體質,以及酸性體質造成多種疾病,甚至誘發癌癥等說法,都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4. 「不同食物會相克」?

相信不少人一定聽過所謂「食物相克」的組合:菠菜和豆腐不能同吃,否則容易結石;維生素C和海鮮不能同吃,否則會中毒……甚至還有所謂的「食物相克表」在網上流傳。

現在告訴你:「食物相克」的說法,沒有理論解釋,沒有實驗證據,沒有臨牀實驗積累,這個說法是不存在,不真實,不可靠的!

中國營養學會名譽理事長葛可佑在2011年8月25日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食物相克並沒有科學依據。一些人在吃了所謂的「相克食物」後確實出現身體不適,這通常是由於季節性原因、食物本身有毒、食物變質等因素引起的,與「食物相克」無關。 ②

5. 「辟穀」能養生?

近些年來,「辟穀養生」受消費者追捧,不吃穀物、肉、蛋等,僅依靠喝水、打葡萄糖來代替三餐,稱能「清理腸胃」,這種「辟穀」方法真能養生嗎?

其實,「辟穀養生」並沒有中醫的理論基礎,也不符合人體的生理規律。

北京友誼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吳詠冬在2015年10月15日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現代循證醫學的角度來看,目前也沒有證據直接證明辟穀對身體有好處。而且,斷食、辟穀會打亂胃腸道的正常執行,使營養物質的吸收等受到影嚮,易引起身體代謝紊亂,引發胃炎、胃潰瘍等疾病。 ⑤

因此,上面這些耳熟能詳的「養生知識」,不過是商家編出來忽悠國人的說法罷了,背後的目的主要是賣保健品、賣書、賣課。醫學上根本沒有這些概念,也沒有這些說法,千萬不要再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