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食療養生—-驚蟄

 

中醫食療是基於中醫的基本理論的一種飲食養生方式,其植根於中國人對食物對人體有機體影響的信念,並以適度飲食等概念為中心。 食物治病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對人體基本上無毒副作用。也就是說,利用食物(谷肉果菜)性味方面的偏頗特性,能夠有針對性地用於某些病證的治療或輔助治療,調整陰陽,使之趨於平衡,有助於疾病的治療和身心的康複。

當季節變化時,一般身體狀況會有所不同。 因此,在一年中的不同季節或時間,我們應該做一些更具體的事情來保護我們的身心。二十四節氣是中國特有的,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的認知,反映一年中自然現象和農事活動季節特征的二十四個節候。根據中醫理論,人與自然界是:天人相應“形神合一”的整體,人類機體的變化、疾病的發生與二十四節氣同樣緊密相連。二十四節氣養生是根據不同節氣闡釋養生觀點,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等達到強身益壽的目的。

我們將在這一年里按節氣的變化,為您逐一介紹24節氣的中醫食療養生。

驚蟄(2020年3月5日,二月十二)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驚蟄過後萬物複蘇,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時卻也是各種春天疾病活躍的季節。由於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誌、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驚蟄養生在起居方面的基點要點:早睡早起,睡前用熱水泡腳,並按摩足底湧泉穴,可促進睡眠。晨起可站在陽臺或窗前,充分舒展身體,微睜雙眼,凝視屋頂,然後雙眼微閉,將雙手搓熱,捂在雙眼上片刻,反複多次,可以保養眼睛,防止春天眼睛幹澀。白天多到戶外曬太陽進行日光浴,可以養人體之陽氣。

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又要以“春夏養陽”為原則,適當多吃溫補陽氣、抑肝養脾的食物。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大家可根據各人體質選擇如豆腐、油菜、慈姑、白蘿蔔、扁豆、包菜、蠶豆、洋蔥、紫菜、荸薺、白果、枇杷、芝麻、蜂蜜、甘蔗、桃仁等。日常煮食各種粥類,如糯米、薏苡仁、紅小豆、黑豆、大棗、花生、黃豆煮粥。也可選用一些活血養氣之藥品褒湯飲用。少食肥甘厚味、飲料、酒類之品,且每餐不宜過飽。

下面是驚蟄時可以嘗試的兩張食譜。

殷琦侃 中醫師 (Dr. Qikan Yin)

中醫藥研究所

44 Chandos Place,

London WC2N 4HS

Tel: 020 7836 5220

E-mail: enquiries@instituteofchinesemedicin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