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食疗养生—-小暑

中国食疗是基于中医的基本理论的一种饮食养生方式,其植根于中国人对食物对人体有机体影向的信念,并以适度饮食等概念为中心。 食物治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作用。也就是说,利用食物(谷肉果菜)性味方面的偏颇特性,能够有针对性地用于某些病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调整阴阳,使之趋于平衡,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的康复。

当季节变化时,一般身体状况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一年中的不同季节或时间,我们应该做一些更具体的事情来保护我们的身心。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特有的,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的认知,反映一年中自然现象和农事活动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候。根据中医理论,人与自然界是: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人类机体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与二十四节气同样紧密相连。二十四节气养生是根据不同节气阐释养生观点,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等达到强身益寿的目的。

我们将在这一年里按节气的变化,为您逐一介绍24节气的中医食疗养生。

小暑(2019年7月7日,六月初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大约在每年农历六月间,阳历7月7日前后。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

从中医理论讲,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 “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

此时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容易困乏无力、胸闷烦躁,需注意劳逸结合,保护阳气。

夏季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小暑时节的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此时饮食应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少食多餐,不要暴饮暴食,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则摄食不足,化源缺乏,而致气血不足,引起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症;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

下面是小暑时可以尝试的两张食谱。

殷琦侃 中医师 (Dr. Qikan Yin)

中医药研究所

44 Chandos Place,

London WC2N 4HS

Tel: 020 7836 5220

E-mail: enquiries@instituteofchinesemedicin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