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食療養生—-夏至

中國食療是基於中醫的基本理論的一種飲食養生方式,其植根於中國人對食物對人體有機體影嚮的信念,並以適度飲食等概念為中心。 食物治病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對人體基本上無毒副作用。也就是說,利用食物(穀肉果菜)性味方面的偏頗特性,能夠有針對性地用於某些病證的治療或輔助治療,調整陰陽,使之趨於平衡,有助於疾病的治療和身心的康複。

當季節變化時,一般身體狀況會有所不同。 因此,在一年中的不同季節或時間,我們應該做一些更具體的事情來保護我們的身心。二十四節氣是中國特有的,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的認知,反映一年中自然現象和農事活動季節特徵的二十四個節候。根據中醫理論,人與自然界是:天人相應「形神合一」的整體,人類機體的變化、疾病的發生與二十四節氣同樣緊密相連。二十四節氣養生是根據不同節氣闡釋養生觀點,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等達到強身益壽的目的。

我們將在這一年裡按節氣的變化,為您逐一介紹24節氣的中醫食療養生。

夏至(2019年6月21日,五月十九)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大約在每年農历五月間,陽历6月22日前後。此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

從中醫理論講,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養生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註意保護陽氣。精神上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洩。

起居調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運動時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出汗太多,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

夏季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令人吐瀉。

下面是夏至時可以嘗試的兩張食譜。

殷琦侃 中醫師
中醫藥研究所
44 Chandos Place,
London WC2N 4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