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秋分:吃好三樣,喝好三樣,做好三樣,健康過秋天
《春秋繁露》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自秋分起,日子開始變成晝夜期長。涼風習習、丹桂飄香、蟹肥菊黃,都是秋分前後的標誌性景色。
此時世間萬物陽氣漸衰陰氣漸長,正是平衡陰陽、滋補調養的大好時機。
吃好三樣
1、拌銀耳
在我國古代,銀耳被視為滋補佳品,有「菌中之冠」的美名。銀耳是滋陰潤肺的好手,具有益氣清腸、補肺益氣的作用,很適合在乾燥的秋季食用。
銀耳除了煲湯還可以涼拌、炒,銀耳拌三絲、炒雙耳都是適合在秋季食用的菜色。
2、南瓜餅
南瓜很適合在秋天食用,它含有澱粉、胡蘿蔔素、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具有很高的使用價值。
南瓜入脾、胃二經,能潤肺益氣。南瓜的做法多樣,除了南瓜餅還可用蛋黃焗南瓜。
3.清炒百合山藥
百合理脾健胃、利濕消積,具有清火、潤肺的功效,對於許多秋燥上火的人來說,很有好處。
山藥味甘,中醫說它“補而不膩,香而不燥”,山藥中含有大量粘液蛋白、纖維素、澱粉酶對於心腦血管病人有好處。
喝好三樣
1、蜂蜜水
蜂蜜具有滋陰潤燥、補虛潤肺的功效。 《神農本草經》中說蜂蜜「除百病、和百藥」「多服久服不傷人」。
每天一杯蜂蜜水可以去燥潤肺,沖泡蜂蜜水水溫不宜過高,最好在四十度以下,且飲用蜂蜜水的時間最好在早上喝完溫水之後。
2、紅棗粥
秋季與大棗堪稱絕配,大棗是健脾胃的高手,秋季是養脾胃的時節。
大棗味甘性平,有健脾益氣的功效。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人可以多吃。
但對於體內濕熱者,則建議少吃。
3.蓮藕蘿蔔排骨湯
蘿蔔含有大量水分可以對抗乾燥的天氣,蘿蔔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營養豐富。
秋季人們可能會出現各種腸胃不適的問題,蘿蔔中的芥子油,能夠有效促進腸胃蠕動。其含有的纖維素也能預防便秘,老年人可以適當多吃。
蓮藕是秋季的季節性蔬菜,具有補益脾胃的作用。將蘿蔔蓮藕與排骨同煮,美味又養身。
做好三樣
1.早睡早起,與雞俱興
秋季寒氣逐漸上升,陽氣則趨向收斂。
夜越深寒氣越重,所以盡量不要熬夜,早睡為宜。
早上早起,有利於陽氣的舒展。
因此正確的做法就是順應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古人的早睡,是每晚亥時,也就是晚上10點前就要入睡;
早起大約是早上六、七點的時間。
早睡有助於陰精的收藏,早起則是順應陽氣的生長。
2、適當運動,活動筋骨
秋季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
例如:散步、跳舞、太極拳等,以防流汗過多,陽氣耗損。
運動時以周身微熱、尚未出汗最佳,切勿大汗淋漓。
這樣既能得到鍛煉,又可避免寒氣通過毛孔進入人體,引發疾病。
運動時間不宜太早或過晚,最好太陽升起來後開始,太陽落山前就結束。
白天運動時可以趁機曬曬太陽,多曬太陽有助於促進鈣吸收,對經常腰腿後背經常酸疼的朋友很有好處。
3.每晚泡腳,去除虛寒
隨著天氣轉涼,燥邪、寒邪、風邪也漸漸增加。
而人體免疫力下降,怕冷、感冒、咳嗽、腹瀉、腰酸背痛、過敏性鼻炎等虛寒病症也隨之多發。
在秋分當令之時,借助陰陽消長的變化,可以適當泡腳,溫通陽氣、祛風散寒,有效提高自身免疫力。
秋分過後,涼意更濃。
此時不妨靜一靜,停一停。
在明媚的秋光中,
感悟多彩生活,觀賞最美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