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宜「少食多餐」 滋陰潤燥 清熱安神

處暑的「處」是指「終止」,處暑的意思是指夏天暑熱正式終止,有俗語說:「爭秋奪暑」就是指立秋和處暑之間的時間,所謂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雖然秋季在意義上已經來臨,但是夏天的暑氣仍然未退的。處暑過後,氣溫逐漸下降,日夜溫差逐漸增大,但白天氣溫仍較高。此時,飲食調養方面宜益腎養肝,潤肺養胃,亦宜多吃鹹味食物。

處暑時節,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瀉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宜調整起居作息,適量增加睡眠時間,最好比平常多睡一個小時,這樣就能適應進入秋季後,人體因為出汗減少,身體機能需要自我休整。由於體內水鹽代謝的平衡,或會引發身體出現各種不適應,一些在夏季時潛伏的症狀就會出現,這樣,人就會產生一種莫名的疲憊感,又或是極度渴睡,清晨醒來還想再睡,這種狀況就是「秋乏」。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處暑時節要多吃一些能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藕、菠菜、鴨蛋、蜂蜜等,防止燥邪。從養生的角度來看,處暑節氣適宜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乾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等,但這些食物一次進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

另外,隨着氣候漸漸乾燥,身體裡肺經當值,這時可多吃滋陰潤燥食物,防止燥邪損傷。如梨、冰糖、銀耳、沙參、鴨子等養陰生津的食物,或黃芪、黨參、烏賊、甲魚等能益氣保健的食物。當然,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潤燥、消熱通便的功效,能補充人體的津液。應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加重秋燥的症狀。

而且,秋天早餐若能吃些溫熱粥或藥膳粥,可說是養生一大良方,尤其是脾胃虛、消化吸收功能比較差的人,吃粥有助健脾胃、補中氣。而百合粥、銀耳粥、杏仁粥、蓮子粥、堅果粥與芝麻糊等,都是很好的養生早餐。中醫提醒,老年人、體質較虛弱者,或是每年冬天都會明顯感覺不舒服的人,應該從秋天就開始調理保養身體,多喝水、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以增強人體的抵抗力。

處暑後,天氣雖然轉涼,但千萬不必一味着急增加衣服,偶爾需要扛一下,特別是身強力壯的人,依舊可以像夏季一樣衣着單薄一段時間。民間素有「春捂秋凍」,意思就是讓體溫在秋時勿高,以利於收斂陽氣,以免秋燥。因為熱往外走之時,必有寒交換進去,此時不宜過多過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覺不過寒為準,以提高機體對低溫環境的適應能力。當然,「秋凍」還要因人而異,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謝功能下降,血液迴圈減慢,既怕冷又怕熱,對天氣變化非常敏感,還是應按照氣候變化適當加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