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前宗主國如何分道揚鑣

英國首相約翰遜,宣布2035年民生建設大計,其中包括大量建造房屋,若需要三十萬座新樓房。難怪地產經濟面向香港移民招手,大量多層公寓式大廈連同會所落成,將會成為英國房地產另一個不同的市場。

英國人口結構比較正常,雖然下一代也盛行玩手機,也有一定程度的躺平主義思想,但是英國畢竟有大量技能職業訓練學校,許多高等學院設有水電裝修和砌磚木匠等實用課程,令無法或不想升讀大學的青少年修讀。

英國社會雖然等級分明,但水喉匠和建築工人,一旦成為自僱人士,每年收入隨時可以多過牛津大學一名講師。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酬勞差距不算很大,加上企業家做生意利潤稅高,住在英國的人久了都知道,其實英國社會有一定程度的社會主義均富思想。

London's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uld struggle to find workers due to Brexit  | East London and West Essex Guardian Series

香港特區政府也聲稱,未來十年實現公營房屋三十萬個單位。

要實現此一目標,有一個最大的前提,就是香港社會政治穩定,外國投資者與本地財團,對於香港的社會政治狀態、人心情緒,有正面的估計和樂觀的展望。

若是特區政府繼續管治無能,雖然反對派和暴亂早已清零,但日日吵鬧,疫情又未能永遠清零,司局級局長紀律散漫,不理特首告誡不要參與私人聚會,為了一己唱K飲食自私之利,被特首炒魷魚,竟然又聚眾抗拒,整個行政管治缺乏重心,也沒有凝聚力,香港地產商絕不可能像以前英治時代一樣,將香港這個地方,當做永遠不會關門的拉斯維加斯賭場。

政府要建公屋,應由政府自己向大灣區想辦法。例如許家印若清盤,留下大量鬼城或爛尾樓,林鄭可以以平價收購,轉賣給香港基層市民,將居屋和公屋北遷,自然水到渠成。

全港公屋75.6萬戶房署調查:18%欲購綠置居較去年增6個百分點

正如曾經有人提議,將香港幾座大監獄北遷往大灣區。監獄北遷不成,居屋公屋就可以消化中國的房地產泡沫,由中國政府居中協調,好過眼巴巴等十年。十年之後是何世界?誰有這個耐性或膽量再等?

香港的經濟結構,長期面對中國大陸,形成非常深重的泡沫化,與英國經濟走上不同的道路。雖然兩者都在全球化的結構裏,面對同樣問題,例如倫敦越來越像香港,是一個金融與服務消費型的國際大城市,但英國全國還有相當強的實業生產能力,這一點,香港六七十年代曾經歷過穿膠花和原子粒收音機的工廠時期,現在已經消失。

香港的BNO移民包括年輕一代,來到英國,會發現這個國家非常陌生。雖然不久之前,香港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

 


https://www.patreon.com/tokit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