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統景泰藍刻上新時代烙印

未經允許,謝絕轉載:羅莘


人生漫長, 由幹一行愛一行,而「擇一事終一生」,並非易事,在堅守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狀況和困難。他為了這個目標,已經為景泰藍技藝付出了四十多年光陰,青春已逝,心境依然年輕,充滿鬥志。他,就是北京市琺琅廠有限責任公司的總經理兼總工藝美術師,鐘連盛。

景泰藍被稱為「燕京八絕」之一,因成熟於明景泰年間(1450–1457),故名「景泰藍」。它制作工藝精細複雜,需經過多道工序完成,從事這門技藝高超的景泰藍工藝大師和傳人亦是寥寥無幾。鐘連盛15歲初遇景泰藍,1977年,鐘愛畫畫的他又考進北京琺琅廠技校,從國畫人物山水花鳥、素描速寫、圖案設計、到專業的景泰藍設計,他打下了堅實的美術基礎。缺少專業書籍,故宮的青銅器館、陶瓷館、珍寶館就成了他們的教室。

最讓鐘連盛銘記在心的,是他的恩師錢美華,從中央美院華東分院畢業後,23歲又進入清華大學深造,師從林徽因,加入保護景泰藍的美術小組,與梁思成、林徽因一起搶救景泰藍,一幹,就是一輩子。巧合的是,錢美華當年也有經常去時任故宮研究員的沈從文處學習,去了,就一頭紮進庫房,讓人從外面把門反鎖,帶著幹糧和水,一進去就是一整天。冬天冷得連筆頭都凍住了,在嘴裡呵呵氣繼續畫。

景泰藍技藝的傳承、創新和發展,是幾代人付出的青春和畢生的心血。在鐘連盛心裡,「傳承不是一味的複古、糢仿,缺乏新意的陳舊觀念必將逐漸被淘汰。」景泰藍工藝發展的每一個時代都留下了它獨特的時代烙印。他不斷地將現代審美元素與景泰藍工藝完美融合,使這種傳統技藝得到淋灕盡致的發揮,令其深深地刻上新時代的烙印。

2000年的一個周末,他帶著孩子來到龍潭湖畔游玩。下午六點鐘,滿湖的荷花籠罩在夕陽下,一幅格外唯美、如夢如幻的畫面呈現在眼前 – 鐘連盛當即萌生了用傳統的景泰藍工藝留住這一畫面的想法。 心動不如行動,回到廠裡,他就迫不及待地將這一設計靈感付諸實施:夕陽西下,餘暉灑在湖面,兩只小野鴨子在池塘中緩緩前行,它們在荷葉叢中相互依偎、形影不離,恬靜、怡然、浪漫,陶醉在落日的餘暉中。他採用了成套五只不同形狀的瓶子來表現同一意境,一字排開,畫面更加富於變化,風格統一卻又富靈動感。這一簡潔流暢、主次分明、疏密有致的現代裝飾風格很好地迎合了當下人們的審美需求,打破了傳統景泰藍的處處絲紋密布、裝飾繁縟的習氣。他帶領團隊齊心合力,解決了大面積水波紋處理要做到無絲而不崩籃的難題,令燒制出來的成品充滿了嶄新的時代氣息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是對傳統技法的重大突破。《荷夢》系列作品榮獲2001年「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2005年「首屆中國禮品設計大賽」金獎。

鐘連盛如今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景泰藍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北京市十大能工巧匠,也是唯一連續三次在景泰藍國事外交中展示景泰藍制作技藝,與領導同臺點藍的大師,成為景泰藍國事外交第一人。為此,他創作了一件又一件刻有時代印記的精品佳作《和平歡歌》《盛世歡歌》等等。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他又獻上了《冬奧五環琺琅尊》,為600年的景泰藍历史再次譜寫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