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邊的傳奇繡娘

未經允許,謝絕轉載   作者:羅莘

 

她的作品融合了湘繡的傳統功夫與現代設計創新氣息,她的人是溫文爾雅的傳統繡娘與敢想敢幹的湖南辣妹子的完美結合,她,就是在湘江邊繡娘堆裡、握著繡花針長大的柳建新,雖已年過花甲,針還在手中,初心,不變。

柳建新湘繡

作為湘繡「鬅毛針」法第三代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和湘繡的國家級傳承人,柳建新的鬅毛針法和雙面全異技藝驢火純青。她的作品《名樓爭輝》一面是黃鶴樓、一面是岳陽樓;一面是油畫、一面是國畫;一面是太陽,一面是月亮;一面是亂真繡、一面是傳統繡;一面粗獷、一面細膩……一個繡片的兩面能形成如此大的反差,凸顯了湘繡藝術的魅力,是湘繡藝術的經典和珍品;她是一個充滿激情,常出驚人奇想的繡娘,2003年底,為了慶祝北京申奧成功,她提出要繡一幅長2008cm,寬76cm的巨型湘繡長卷,《千鶴圖卷》,為了創作這幅作品,兩次去黑龍江紮龍觀鶴寫生,全國收集資料,繪制修改六遍繡稿,帶領團隊12名高級工藝師,花了5年時間完成作品。

千鶴圖卷局部

柳建新生在城裡,長在鄉下。在長沙文化界小有名氣的父親柳仲莆對女兒影嚮很大,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性格開朗,敢於直言。柳建新年幼時,家裡窮,靠父親每月幾十元的工資,難以供養一家六口,常常入不敷出,一家人只能搬到鄉下,種糧種菜、養雞喂鴨,小日子也就勉強過得去。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她5、6歲的時候就開始幫媽媽洗碗掃地了,很快養成獨立生活的能力,為後來「闖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柳建新從小就喜歡繡花。她與同齡孩子在鄉下玩「過家家」,在樟樹葉上刺繡,就初露潛質,勝人一等; 小時候家裡不準女孩學刺繡,她就偷偷躲進隔壁叔伯姐姐的繡房學習,後來,一牀花鳥被面換來了小小的「首桶金」。初中畢業後,一次與長沙表姐的偶遇,又令她決定在這位民間刺繡高手家裡突擊學習了3個月的繡花手藝。

《曉園櫻花嫣》

1972年,表姐妹雙雙憑借突出的刺繡技藝被吸收到剛成立不久的湘繡研究所,參與研究和試制高端產品。在這裡,柳建新技術進步很快,成為年輕骨幹,一做就是二十年,期間創作和繡制了許多高難度的作品,如《六孔雀牡丹》陳列於人民大會堂。《櫻花》獲工藝美術百花獎,作為國家珍品收藏。

《天界衞士》

1996年,她又帶頭內退,創辦了自己的繡莊,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這是湘繡第一人,從一名體制內的繡娘到走上社會,需要自食其力、能夠經濟獨立的「莊主」老板,角色轉換了,生存的方式轉換了,但是她很快適應了新角色,而且非常成功:她大膽嘗試將油畫、水粉畫、攝影作品與刺繡結合,還把湘繡獨有的鬅毛針法發展形成自己的風格體系,2003年,還因一幅自繪自繡的1001只仙鶴獲得了國家最高獎,當上了奧運火炬手。

又是20年過去了,柳建新仍堅守在湘繡傳承的路上,她說:時間永遠不夠用,雖然時代變了,我初心不變,只希望能在有限的時間裡,再出一些好的作品,留給後人,續寫湘繡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