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妹子竹藝點亮魔都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作者:罗莘

走遍天下,常常能遇上四川出来的“川妹子”: 待人热情,精明能干,吃苦耐劳,个性鲜明。程丽就是一个典型的川妹子。“家里的竹子到了,包子好了,快来吧!”这一吆喝,再忙也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过去:何况,能亲眼目睹大师制作竹编的风采!只见,一节长长的竹子,两三把特制的工具刀,在她手中,上下翻飞,几经开片,竹丝就初具形状了。瞧这手艺,就知道当初没有少“流血流汗”,她不经意地笑着确认:“那可是家常便饭啊,只要用墙角的火柴灰撒在上面,如果衣角有毛线,再绕上去就行啦!”

竹编是门古老的技艺,在四川流传数千年,一直在四川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在程丽的家乡四川眉山,农村的孩子很小就要帮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房前屋后,慈竹随处可见;左邻右舍,几乎家家人都会竹编,程丽自然从小就学得一手竹编活。随着年龄的增长、技艺的提高,她又开始跟父辈们学习精细的技艺,编织更高超的竹编艺术品。

只是,年轻的程丽有颗渴望放飞的心,她打定主意,放下竹编,离开家乡,不论是否充满未知和艰难,寻求的便是去大城市闯荡的刺激和挑战。就这样,1996年,程丽和几个同乡一起离开了四川,来到上海。初来乍到,由于学历不高,程丽才体会到找工作并非易事。兴奋感顿时被现实无情击碎,20岁的她不得不为了生计四处奔波,终于在郊区找到一份送水工的工作,每天拿着7元钱的工资,开启了魔都新生活。一成不变的低收入工作自然不是闯魔都的目的,很快,她不再满足于“送水工”,开始寻找新的方向。在朋友的帮助下,她重操旧业,开始编织一些小产品放到酒店寄卖,没想到,反响不错,收获了小小的惊喜,自己在魔都的竹编工作室随之孕育而生。

在大都市里,竹编制品的实用性被降低,消费者更在乎的是它的美感。从小小的竹篓、竹制的小包,到竹丝扣瓷、平面竹丝画,程丽一直在创新,她跟随消费者的需求,提升着自己的技艺,无论是生活用的产品还是收藏的艺术品,她都做到精益求精。

用竹丝编制成一件艺术作品非常不容易,从选料就异常讲究,在众多的竹子中选竹节通常在80厘米以上、无刮伤痕迹的青状竹,一般100斤左右的竹子经过数十道工序制作成的竹丝仅一两左右,竹丝细如发丝、薄如蝉翼。平面竹丝画是所有竹编作品中工艺最复杂的,程丽制作了很多获奖作品,有的被作为外交礼品送到国外。在她的展厅里,不乏以假乱真的仿古字画作品,更有多幅佛像作品,据介绍,最能体现她手艺之精、心思之巧的作品是那幅《隐形观音图》。整幅作品的制作过程中,需要运用挑、压、拼等多种手法,利用这些天然竹丝的光泽色差,构建出正反两面互为镜像的观音图。尤其是编织同色丝时特别考验眼力,稍不注意就可能将经线和纬线编错位,所以编织这幅作品时,要小心翼翼。用这样的匠心和精巧手艺编出的观音,在光线之下若隐若现,给人清静、幽静的感觉。

如今,程丽正走出工作室,把竹编技艺传授给更多的人,让竹编在异乡开花结果,魔都自此也有了一群四川“竹编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