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砚痴

未经允许 谢绝转载   作者:罗莘

 

游走在徽州的老街上、古镇里,各种大大小小经营销售文房四宝的店铺随处可遇,足以让外行看得晕头转向,却也能给好奇的人们补上一堂实实在在的入门课。

在歙县古城边,流淌着的是凤景如画的新安江上游练江,这里有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渔梁坝,而渔梁村上那条仅1公里长的古道则静静地躺在江边,离古城的喧嚣虽几百步之遥,却不张扬,典雅迷人。融入这一恬静高雅氛围的,便是坐落在村口街道对面的“醉石斋”。

这里的主人是一对夫妻,男主人便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歙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江宝忠。这位在老婆眼里是“砚痴”的大师,外表文质彬彬,一副眼镜戴上,令人担心他是否有足够的力量撼动那些顽固的砚石。一点不错,这里里外外几间屋里的宝贝,都出自他和徒弟之手。客人入屋,江老师的话匣子便打开了,开始耐心地介绍歙砚和桌上桌下、柜里柜外的每一件宝贝。据江老师讲述,歙砚制作工艺大概步骤分为选料、制坯、设计、雕刻等。

歙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其原材料来自龙尾山,所以也被称为龙尾砚。龙尾山位于江西省婺源县境内,古时也属于徽州府管辖,距离歙县县城一百多公里。大部分存世歙砚珍品的石料都产于此地,这里也被称作“老坑”。歙砚本身的纹理就非常精美,按石材纹理分为罗纹、眉纹、金星、金晕、鱼子五大类一百多个品种,雕砚人都很讲究保存这种纹理的天生美感,因材施艺。歙砚的硬度在中国四大名砚中最高,所以多以浮雕、浅浮雕为主,注重意境的表达。江老师指着桌下的一堆还没有来得及雕刻的砚石说:为了按照砚石的自然形状和实质特点来确定题材和构图,有时候一块石头可能会“躺”很长时间才能挖掘到几近完美的创作思路。

     江宝忠1987年毕业于安徽省行知学校文房四宝专业,同年就职于歙县文房四宝公司,从事砚雕行业。砚雕是件苦差事,当初一起参加工作的28个同学,如今坚持下来的只有四人。江宝忠是其中一个,他对多年的积累如数家珍:1996年始重点开发歙砚老坑龟甲石品,开创了歙砚龟纹类之先河同时致力开拓海外市场,他说:“据我所知,歙砚龟甲砚自从清代后期以后,再无人发现过”, 自此,他发现并命名了龟甲纹类石品8种,让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废石料的龟纹石变废为宝;他构思“琴棋书画”套砚,每一方砚无论取材还是制作,正反两面都精心布局,2013年完成后,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五朝砚,把唐宋元明清各代的经典款式集合在一个精致的礼盒里…… 他把“醉石斋”变成了“藏宝斋”。

南唐后主李煜曾说“歙砚甲天下”;而苏东坡也评价其“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 欧阳修在徽州得到一枚歙砚后也提笔写过:“徽州砚石润无声,巧施雕琢鬼神惊。老夫喜得金星砚,云山万里未虚行”,读者朋友,你,心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