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贏家 —— 冒險 不計早晚

作者:羅莘

稚少離鄉白首回,光陰神速劍梭飛。

青春苦學寒燈下,甘作園丁桃李培。

雁游四海多漂泊,日耕夜耘畫案隨。

河山踏遍求新境,涉險覓將大美回。

黄名芊自塑铜像

這是八旬高齡的黃名芊大師返鄉舉辦畫展時做的一首詩,也是大師一生的寫照。今年八十六歲的黃名芊一生酷愛美術。在進入大學專攻美術前就一路受其「指引」:他從小喜歡泥塑,一雙靈巧的小手捏出的各種小動物深受大家的喜愛;進入中學,由於繪畫成績出眾,被老師指定負責黑板報的美術;中學畢業被成功保送進入江西南昌師範學校勞美專科學習;畢業時,以名列前茅的成績成為一名小學老師, 一件指導學生創作的「我的志願」泥塑作品一舉成名,被調到南昌中心小學;一如既往的泥塑輔導和學生們的泥塑作品「上課的時候」獲得北京的中國青少年科技藝術展覽,學生代表還在北京獲得了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55 年,借調江西省革命烈士紀念館,在這裡創作的「方志敏烈士像」獲得江西省美展二等獎……

年輕的黃名芊在 22 歲時進入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專業,迎來了人生最好的機會:1960 年 9 月他隨當時江蘇國畫院院長傅抱石率領的「江蘇國畫工作團」進行了 23000 裡的旅行寫生,這一載入史冊的活動推動了新山水畫在 20 世紀中期的發展,把 50 年代初開始的以寫生帶動傳統國畫推陳出新的運動推向一個历史高潮。他們一行十三人, 一路到了鄭州、西安,延安、華山、成都、重慶、武漢、長沙、廣州…… 每到一處,深入社會,聆聽各級領導指教,體驗老一輩革命領袖的艱苦生活、與同行做深度的專業交流、向大自然學習……六十多年過去了,一日為師,終身為師,傅抱石的話始終在耳邊嚮起:新社會了, 不能仍然畫老山水,畫家也是冒險家,要敢於創新,敢於突破,才能有新的發展。

三個月的收獲,遠勝校園裡的三年,黃名芊深深地認識到:藝術一定要創新,不能在前人的腳下徘徊不前,要對新的東西敢於研究敢於嘗試去畫,為成功開啓機會。

大學畢業後,作為美術老師,黃名芊一直沒有時間創作,直到1987 年,一次陪同夫人前往新疆,旅途採風的過程中,意外地發現了大漠,仿佛眼前流星劃過,心中一陣觸動:這不就是我想要呈現的畫作嗎!要留住自然界的這份美好!不能用畫山水的方式來繪畫沙漠, 為了研究沙漠的特殊畫法,年已退休的黃名芊遠赴新疆、內蒙、阿聯酋、埃及…… 用了十年的時間,十進荒漠,寫生、體驗、探求、不顧艱辛,終於創立了大漠山水畫,他通過以點為皴的筆法增強沙土的質感。胡楊、駱駝、毛驢和新疆少數民族人物則在這大漠山水中成為借景抒情的畫眼。大漠山水畫被我國美術史論家王伯敏教授丶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主任薛永年教授譽為"填補了山水畫史一個空白,成為中國大漠山水畫第一人,被授於"中國畫壇 30 位傑出人物"。他的大漠山水,「既畫大自然不可方物難於駕馭不可褒瀆的無言大美,又畫荒漠甘泉駝鈴紅柳的內在生機,不但畫大漠天鳳殘垣古城历史滄桑的遠古回聲,而且畫西部大開發沙漠綠化的生機和迎接奧運聖火的歡騰。」

丝绸之路风光 70cm-139cm 2018年作
漠野新绿(68x68cm)

沙漠是黃名芊大師魂牽夢繞的地方,他在那裡找到了自己新的生命,把靈魂融入了一幅幅畫作中。如今,奔九高齡的黃名芊大師並沒有放下手中的畫筆:「超越過去、超越自我、活到老,學到老」成為黃名芊一生的希冀。

路漫漫 97cm-97cm 2016年 神九遨游太空

冒險從來不是冒險家的專利,也不是年輕人的專利,它應該成為一門人生必修課。我們往往對陌生事物退避三分,靦腆地不去探究它頭蓋下的美好,其實,「浪費點時間」又如何,撞個頭破血流又如何;失敗也是收獲,人生贏家往往也是冒險家,冒險能讓我們的人生更加充實、出彩。

驼铃声里笑声扬143.5cm-363.5cm 2016年 人民大会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