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駿眉的前世今生

作者:羅莘

正山小種出自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核心區武夷山市星邨鎮桐木關,這仿佛是一塊保留地,內涵雋永卻又無聲無息。據資料記載,1662年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給英皇查理二世時帶去幾箱中國「正山小種」紅茶作為嫁妝,帶入英國皇宮,喝紅茶逐漸成為皇室家庭生活的一部分。隨後,安妮女王提倡以茶代酒,將茶引入上流社會,正山小種紅茶由此成為當時的奢侈品,後逐漸演化成「下午茶」。英國人對武夷紅茶(BOHEA TEA)特別感興趣,早期的倫敦市場只有武夷紅茶,昂貴異常,豪門貴族方能享用得起。茶館自1864年成立後,開始在英國大行其道,而成為另一項傳統。 「正山小種」紅茶開創了中國茶葉進入歐洲的紀元,走過輝煌的历程至今仍譽滿西方國家。正是由於當時通過水運出口運輸要在海上漂幾個月的時間,正山小種的水分含量始終嚴格控制在6以內。

梁駿德家制作正山小種已經有幾代人的历史了,聊起制茶,他腦海裡的第一人便是奶奶,當年桐木所在的農邨生活比較艱苦,由於當地人以茶為生,每逢採茶季節,學校便放假讓學生回家務農。梁駿德的奶奶當年沒有參加互助組,因傳統裹腳的習俗而無法揉茶,爺爺又去世得早,孫子自然就成為了奶奶的得力幫手。從此8歲的梁駿德,就踏上了學習加工茶葉的道路。腳揉紅茶的記憶至今历历在目。另一個啓蒙老師便是父親了。早年間梁駿德的父親主持著江墩的茶葉生產,當時在缺乏煤油燈的情況下,茶葉加工無法順利進行,只好採集山上的毛竹葉片用水泡,曬幹再將其點燃,作為照明使用。15歲時,梁駿德正式介入正山小種紅茶初制加工當學徒,到18歲就接替父親成為了生產隊的技術主持,堅持到今天,做了一輩子的正山小種。

武夷紅地理標志保護區裡有四大類紅茶,出口的種類叫煙小種,桐木三百多平方公裡之內用傳統鮮葉燻制的稱為正山小種,桐木以外武夷山境內用傳統工藝制作的為小種紅茶,而金駿眉誕生以後做了不同的採制標準,不同的工藝,則稱為奇紅。傳統工藝的紅茶會越放越好,十年以後更是有藥物作用,於梁駿德,他始終堅持用桐木的原料,使用傳統的工藝,制作上等品質的正山小種和金駿眉。

提起金駿眉的誕生,梁駿德感慨萬分:這茶得來不易。那是2000年期間,正山小種市場萎縮,茶人紛紛惋惜無奈。2003年來自北京的幾位朋友聊起是否能改進正山小種的採制標準和制作工藝,梁駿德於是親自去採茶做示範,他笑著說,「那時候採了兩個多小時的茶,最後都不到二兩青葉,這個東西太難採了!」那一年,他們與成功失之交臂。直到兩年後,第一泡金駿眉才研制成功。那是2005年6月18號,過了桐木一年採一次的春茶季,來到了夏茶時節,友人垂涎於漂亮的夏茶,再一次躍躍欲試。梁駿德隨即行動,採了鮮葉回來,卻又發愁了:這點鮮葉要放到哪裡去萎凋。當時並沒有烤箱和萎調槽,只有”青樓”萎調,這兩斤多鮮葉放到”青樓”萎調連燒柴火都燒不起,太浪費了。迫於條件艱苦,梁駿德急中生智,想到了一個巧妙的方法,對傳統工藝加以改進:用1500瓦的鎢絲燈作為露光萎調燈,萎調的成熟度是由鮮綠色變成暗綠色,也是揉捻的最佳的時間。第二天淩晨兩點多,梁駿德覺得時機成熟,便著手做了起來。就這樣,第一泡金駿眉茶葉是放在玻璃板上用手揉捻出來的。這一次兩斤多金駿眉一炮打嚮,自此,2006年開始,使用春茶制作金駿眉。2007年以後,正山小種在國內的市場因為金駿眉的誕生又紅火起來。

小小桐木邨茶園面積不大,一萬畝左右,但是森林覆蓋率高達96.7%,負氧離子超過2000,這裡流傳著正山小種的歌謠:「七歲進茶叢,萎凋十年功。發酵二十載,三十見鍋紅。燻焙學一世,才能做小種。」梁駿德制茶半個多世紀了,他對小種生產技藝的苛求與傳承,是他點亮正山小種茶文化新生命的燭油。他從未在制茶上停步,一直在正山小種的發展之路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