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扇吹起的一股「盛風」

作者:羅莘

扇子,在我國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而蘇州的制扇工藝始於何時,尚不可考,但根據文字記載,自自晉到宋,扇子在蘇州已是尋常之物。經元历明,蘇州制扇業不僅絹宮扇頗負聲譽,而且又以吳制的折扇聞名四方。明代後葉,名家輩出,蘇州已成為制扇中心。清代,蘇州折扇成為進呈皇家的貢品之一。蘇扇曾經輝煌一時。

當今,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雖有電扇、空調等現代化納涼工具,但蘇扇以它的文化品位獨具風採,它的精美風雅仍然使人愛不釋手。扇子之「扇」與「善」諧音,扇子也寓意「善良」、「善行」。所以古人常將扇子掛於室內,取其意「驅妖逐邪」;扇子又以字畫的形式集中體現祖國文化的方方面面,是運籌帷幄,決勝千裡,大智大勇的象徵;扇子展開過程象徵著一個人心胸的博大,象徵了一個人海納百川的胸懷,而它合攏的過程又如一個群體包容共濟的合作精神。所以,扇子一直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藝術欣賞品、紀念品和收藏品。

在蘇州不多的制扇手藝老師傅中,有這樣一位制扇工藝大師,盛春。她出身大家閨秀,是地地道道的蘇州人。一個偶然的處境,抱著「求人不如求己」的理念,她開始了學習制扇的人生。她找了桃花塢最大扇莊的少東家陶林之先生,並拜之為師,開始系統性學習折扇的制扇技藝。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升、加強自己對蘇扇制扇技藝的把握,她分別於1997年拜師蘇州檀香扇廠的老師傅包正學習絹宮扇的制扇技藝;於2018年拜師中國制扇工藝大師邢偉中學習檀香扇的制扇技藝。也正因此,她成為蘇扇業內唯一一個三把蘇扇(折扇、絹宮扇、檀香扇)都熟習的女手藝人。

2013年,故宮博物院舉辦了「清風徐來」清代宮廷藏扇展,盛春不遠萬裡跑到北京去觀摩學習。當時所展示的扇子給了她極大的震撼,因為她從來沒有見過,也沒有想過扇子還可以做到那麼好看,那麼精致。在得知下次的主題展可能要在10-20年後,她決定要複原這些扇子,並破解制扇技藝。回蘇州後,她翻閱了大量的古籍,請教了自己的師傅及師傅的朋友,並結合當時拍攝的照片,在历經九個月的反複試驗後終於複原出了第一件清宮藏扇作品,並將制扇技藝破解了出來。那件作品可以說是盛春制扇生涯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作品。

[ngg src=”galleries” ids=”24″ display=”basic_slideshow” arrows=”1″]蘇扇在古時便已遠銷海外。其中日韓等國,自古便受中國文化的影嚮,扇文化很是發達,故而蘇扇在他們之中的接受程度頗高。歐洲則是在16世紀初時,葡萄牙商人和傳教士從中國傳入了一批折扇到歐洲。一經上市,便風靡歐洲,引領時尚潮流。它們迎合了歐洲人對東方文化的熱愛與想象,深受喜愛,西班牙人甚至發明了一套獨特的扇語。

2018年的時候,盛春作為江蘇省非遺文化代表展——一扇百工·至善至美的主設計師和制作者前往法國參加第24屆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的時候,集中展示了五十多件集江蘇省各項非遺的蘇扇作品,這些作品吸引了無數外國友人的駐步欣賞。

在制扇這件事情上,盛春從不局限於傳承,還註重創新。在她眼裡,表現形式更要符合當代人的審美,要有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烙印。喜歡傳統並不代表要局限於傳統。只有將新與舊完美融合,才能碰撞出新的火花。但這種創新不是指拋棄傳統,而是要抓住它的精髓,文化的精髓。她在這條路上砥礪前行,我們期待她更多驚豔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