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藥一方一膳——山藥

| 山藥

別名:淮山藥、淮山、薯蕷、山芋、山薯、王薯、薯藥、懷山藥等

英文名:Chinese Yam

性味歸經:

味甘,性平。

歸脾、肺、腎經。

功效: 益氣養陰,補脾肺腎,固精止帶。

用途:

傳統上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白帶過多、尿頻、虛熱消渴等。

現代常用於滋補、助消化、止咳、祛痰、脫敏和降血糖等。

中醫認為淮山”主傷中補虛、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許多古典醫藉都對淮山作了很高的評價。在民間,淮山是人們所公認的滋補佳品。它含有蛋白質、醣類、維生素、脂肪、膽鹼、澱粉酶、粘液汁等成分。還含有碘、鈣、鐵、磷等人體不可缺少的無機鹽和微量元素,而磷的含量比紅薯多一倍,比土豆多二倍。

現代研究表明,山藥含有大量的粘蛋白,粘蛋白是一種多醣蛋白質的混合物,對人體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防止脂肪沉積在心血管上,保持血管彈性,阻止動脈粥樣硬化過早發生;可減少皮下脂肪,因此有減肥作用;能防止結締組織的萎縮,故能預防類風濕關節炎、硬皮病等膠原病的發生。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服,10~30g,(也可大劑量用至60~250g)。研末吞服,或入丸、散,每次6~10g。
  • 外用:搗敷。

補陰生津宜生用;健脾止瀉宜炒用。

禁忌:有實邪者忌服。

 

方 |完帶湯

製法用量:

山藥30克、白朮(炒)30克、蒼朮9克、人參6克、車前子(炒)9克、白芍(炒)15克、柴胡1.8克、黑芥穗1.5克、陳皮1.5克、甘草3克 

水煎服。

功效:

健脾燥濕,疏肝理氣,化濕止帶。

脾虛肝鬱,濕濁下注,帶下色白或淡黃,清稀無臭,倦怠便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脈緩或濡弱者。

凡帶下證屬濕熱下注,或肝鬱化火,帶下稠粘臭穢、色黃或赤白者,非本方所宜。

現代應用:

本方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消炎,促進消化吸收能力。用於陰道炎、子宮頸炎、盆腔炎、白帶過多、陰部搔癢。

膳 |山藥桂圓粥

材料:

鮮山藥100g,桂圓肉(龍眼肉)15g,荔枝肉3~5個,五味子3g,白糖適量。

先山藥去皮切成片,與桂圓、荔枝、五味子同煮,加入適量白糖。每日晚臨睡前1小時食之。

功效:

補益心腎,止渴固澀。主治心腎之陰不足而引起的消渴、小便頻數、心悸失眠、腰部酸痛等症。

殷琦侃中醫師

殷氏中醫

www.dryin.co.uk

yin.qik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