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醫師:防失智關鍵,藏在「這3根手指頭」

「我怎麼又忘了東西放在哪?」「他的名字叫什麼?」「我昨天晚上吃什麼?」你最近也常常有這樣的困惑嗎?哪怕活到100歲,倘若沒有健康的頭腦,仍是枉然。

假如你認為「年紀大了,沒辦法」的話,就必須註意囉!大腦說不定已經開始老化。持續放任不管的話,腦子會越來越退化。有些人在40多歲,已經提早出現大腦老化的徵兆。

預防大腦老化其實是有方法的,日本腦科專門醫師飛松省三認為,透過生活習慣的養成,就可以預防大腦退化,常保年輕。根據他長年的腦神經專業觀察,有15個習慣最有效,不需要全部執行,甚至僅是實踐其一,都可以得到好處。(下文擷取其中2個習慣)

 

第1個習慣:用「非慣用手」滑手機

「活化大腦」的基本做法,是盡可能多使用平常不太使用的大腦部位。這點非常重要。

由於使用非慣用手,能夠刺激大腦平常不用的部位,等於是在活化大腦。慣用右手的我們,不妨嘗試用左手滑手機打字。光是使用非慣用手在手機上輸入文字,就已經活化了與隨意運動相關的迴路。

還有,視覺資訊不只從眼睛傳遞到前運動區,也會傳送到頂葉後部。用簡單的操作手機,不只活化運動區,還可以活化感覺系統,真可謂一石二鳥。

另外說起來,現在的年輕人操作手機時,喜歡左右開弓。這樣的操作法不是隨意運動,而是一種自動化運動(使用脊髓),說不定出乎意料地無法活化大腦呢!

為了活化大腦,不只滑手機,建議大家平常也多多使用非慣用手。

左手的複雜手指運動:大拇指依序觸碰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做兩次石頭(握拳)、布(打開)。然後再反推回去,做兩次布、石頭,接著用大拇指碰觸小指、無名指、中指和食指。請以自我節奏(盡可能緩慢、稍微緩慢、平常速度、稍微快一點、盡可能快)以及外在節奏(將節拍器調整為 0.5、1、2、3、4赫茲的速度)運動。

第2個習慣:用拇指、食指以外的手指拿東西

為什麼手指能夠一根根地活動呢?因為大腦掌管身體各部位的區塊,特別是手和臉的區域,比軀幹及腳大得多,稱為「皮質小人」(homunculus)。

homunculus是拉丁語裡「小矮人」的意思。這是由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加拿大腦外科醫生潘菲爾德(Wilder Penfield)發現。潘菲爾德在給癲癇患者動腦部手術時,為了讓患者術後較不易手腳麻痺,而用電流刺激大腦下達動作指令的「運動區」和負責感覺的「感覺區」。

用電流刺激某個區域時,手腳會動,便可知手腳受到電流的刺激。這樣逐步了解大腦與身體各部位的對應關係。動手術時小心不要傷到該區塊。皮質小人的身體大小比例,與運動區、感覺區的面積大小互相呼應。身體相鄰部分,則呈現規則性的排列。

大腦中身體各部位相對應的「皮質小人」

仔細觀察皮質小人,運動區裡面以拇指所占範圍最大,然後是食指。因此「用拇指和食指以外的手指拿東西」,可以刺激平常沒有用到的大腦運動╱感覺區。由於完全不用食指和拇指是很難做到的,各位要不要試試不用食指,改用「拇指和小指」、「拇指和無名指」、「拇指和中指」拿東西呢?

多使用平常不用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對於活化大腦可說是最有效的運動了。

摘自《活化大腦的15個習慣》作者: 飛松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