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三)

中風護理

中風患者腦部組織會有不同程度的受損或死亡,並對身體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包括身體活動、語言機能或理解能力等,往往引起日常生活及自我照顧的問題。悉心的護理有助面對這些問題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質素。

護理目標主要包括:

  1. 增強患者的自我照顧能力
  2. 保持肢體的功能、預防併發症發生
  3. 改善患者的生活質素

中風護理注意事項

1.鼓勵患者自我照顧

透過評估患者的能力,並給予適當的幫助,讓他們可以自行負責日常的個人清潔,如梳洗、更換衣服等。此外,應保持環境衞生、空氣流通及適當的室內溫度。

2.重視患者心理健康

面對中風帶來的轉變,患者可能會出現情緒問題,甚至患上抑鬱症。護老者應體諒患者的處境及留意他們的心理變化,透過關懷、體諒及幫助,與患者共同面對這些轉變及挑戰。如懷疑中風患者患有抑鬱症,應向醫護人員求助。

3. 注意均衡熭養

選擇食物以容易入口及消化為主。應注意均衡營養及保持理想體重。食物份量可依照健康飲食金字塔為原則,多選五穀、水果蔬菜類,肉類、豆類及奶類要適量,以攝取均衡熭養,增強身體抗病能力。飲食宜清淡,油、鹽、糖應減少進食。

4.大小便護理

處理大小便失禁先要找出主要原因,然後配合適當的處理方法。至於有導尿管的病人,導尿管要固定及因應需要而更換,尿道口亦須每天清潔。注意患者有否受感染的徵狀出現,並應及早治理。

5.肢體的功能鍛煉

透過有規律的運動和正確的姿勢,可保持關節的活動幅度及減低肌肉萎縮和痙攣的機會。

6.加強溝通

若患者不能正確發音,不理解別人的訊息,或理解後不能依從對方指示,都會增加患者與別人溝通的困難。所以與患者溝通時要有耐性和多加鼓勵,可以用簡單字句、手勢及一些輔助工具如實物、圖片、或文字咭等幫助溝通。

常見的併發症及預防方法

1. 褥瘡

長期臥床及身體活動量少會增加皮膚受壓的機會,使局部皮膚組織受損,產生褥瘡。

預防方法:

  • 護老者可以為患者每二小時轉身及作按摩護理,以減少身體各部位的壓力。
  • 加強皮膚的護理,保持皮膚清潔乾爽及滋潤。
  • 鼓勵患者多作身體活動,注意飲食營養。

2.肺部感染

患者由於長期臥床,抵抗力下降,加上缺乏活動,身體虛弱,不能有效地把肺部分泌物咳出,所以較容易染上肺炎。

預防方法:

  • 注意均衡營養及多活動以增強抵抗力。
  • 經常轉身、坐攛進食、多飲水及作深呼吸運動。

3.哽塞

有些患者由於控制口腔吞嚥肌肉的功能受損,以致感到吞嚥困難。在這些情況下,要遵照醫護人員的評估及建議,去為患者預備適合的食物,並要小心觀察患者進食。

預防方法:

  1. 食物應切細,每次只放小量的食物入口。
  2. 應避免提供一些容易引起哽塞、嗆咳的食物,例如:太黏如糯米呏、太硬如果仁、太滑如牛柏葉等食物。

吞嚥困難

正所謂食得是福,能夠將美食吞下,實在能滿足口腹之樂,但一些長者往往在吞食的過程中遇到困難,不能安全及有效地將食物由口送到胃內,取得足夠的營養及水分。在美國,全年約有一萬人因哽塞窒息而死亡。在一些中風的老人當中,有 2-4 成的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吞嚥困難,所以這個普遍的現象絕對不容忽視。

吞嚥困難的症狀和後果

  • 咳嗽
  • 須吞嚥數次才能吞下食物
  • 半夜常因咳嗽而醒過來
  • 食物殘留在口腔內,令口腔發出異味 (口氣)
  • 因口部肌肉控制減弱而引致流口水
  • 進食時食物好像卡在食道 ,「不上不下」
  • 經常性肺炎
  • 體重下降及脫水

哽塞的徵狀

  • 患者把手握著頸部,不能說話或出現明顯呼吸困難。
  • 面部或頸部轉藍,嚴重者會失去知覺。

引致吞嚥問題的原因:

  • 進食時太急速
  • 假牙鬆脫以致咀嚼食物困難
  • 食物太硬、太大、太滑或有黏性,較難吞嚥
  • 進食時坐姿不正確,躺著進食比較容易嗆著
  • 進食時分心,精神不集中

健康進食貼士:

  • 避免在精神混亂時進食,例如:剛睡醒時
  • 減少進食時的環境滋擾,使精神更集中
  • 選擇適合長者口部功能的食物質地,例如糊狀食物、全黏的(濃的忌廉湯)或半黏的(濃的果汁)流質食物。
  • 選擇合適的食具進食或餵飼,例如細飲管、較小型的匙、粗柄匙、筷子輔助器等。
  • 保持良好的進食姿勢,維持坐姿正確,不宜躺著進食,進食時切忌將頭仰後
  • 強化口部肌肉運動能提高咀嚼能力,可向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或其他相關醫護人員查詢
  • 選取高營養食物以提取足夠養分

 

本文只作為一般教育及參考之用,使用者如有任何醫療或健康問題,應盡早向醫護人員查詢。

資料來源 : 香港衞生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