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

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複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黨委委員、內科黨支部書記、全科醫學教教研室副主任、內科教研室副主任、介入中心主任、心血管內科主任,心血管內科主任龔輝醫師為我們講述房顫的來龍去脈,如何面對。

甚麼是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AF,房顫)是由於心房失去有效收縮能力,速度為每分鐘350-600次[1], 這導致心房顫動而不是均勻地收縮,從而導致心室充盈不足以及心輸出量減少,伴隨快速或緩慢的心室節律,這會對正常的心功能造成幹擾,造成心房內的附壁血栓,從而引起卒中或體循環栓塞。按照發病的時長,可以將房顫分為:陣發性房顫(發病一周內可以自行恢複竇性心律)、持續性房顫(發病超過一周,小於一年的房顫)、長程持續性房顫(發病時間持續超過1年的房顫)、永久性房顫(不管病程長短,病人和醫生共同商議決定房顫這個事實,決定不進行積極複律治療的房顫)。

發病率有多少?

中國流行病學資料表明,房顫在普通人群中的發病率約為 0.74%,60歲以上的男性和女性的房顫患病率分別為1.83%和 1.92%,導致男性及女性的死亡率分別增加1.5倍和2倍[2]。隨著年齡的增長,房顫的發病率逐年提升,80歲以上老年人的房顫發病率,可以達到8.4%。

房顫的病因有哪些?

房顫的病因包括心髒外原因,如甲狀腺功能亢進、血電解質紊亂、呼吸睡眠暫停、大量飲酒、過量飲用濃茶濃咖啡等等;心髒相關原因:高血壓、冠心病、心肌病、心髒瓣膜病、肺源性心髒病、特發性心房顫動、病毒性心肌炎等等。

房顫有何危害?

房顫的危害包括:心力衰竭、循環栓塞(包括腦卒中、腸系膜栓塞、心肌梗死、甚至腎動脈栓塞等等)、心悸、胸悶、認知能力下降、生活質量下降等等;也有部分病人沒有癥狀,只在中風等並發癥出現時或者體檢時偶然發現。

如何發現房顫?

定期體檢不可少,特別是心電圖檢查。如果你會測脈搏,那房顫有以下特點:節律絕對不齊、脈搏強弱不等、脈率和心率絕對不等,所以,即使不做心電圖,醫生也基本能夠判斷出房顫心律。如果是陣發性房顫,那可能需要做24小時甚至72小時、一周的心電監測才可能被發現。

如何預防房顫?

註意控制危險因素和原發病的積極治療。包括:積極控制血壓、控制肺源性心髒病的氣道炎癥、冠心病等疾病的一級預防、避免過量飲酒、避免引用過於刺激飲料、控制體重以避免夜間呼吸暫停的發生等等。

如何治療房顫?

房顫的治療分為控制心率和控制節律兩種方案。控制心率,是指醫生和病人及其家屬商議後,病人本身癥狀不明顯,再根據病人意願和檢查情況,決定不積極採用恢複正常心律的方案,主要是在抗凝的基礎上,以控制患者的心率為主要手段的方案,以美托洛爾、比索洛爾、卡維地洛、維拉帕米、地爾硫卓、地高辛等藥物,將心率控制在平均心率80-110次/分。控制節律,是指採用積極的恢複正常節律的方案,包括:藥物複律如普羅帕酮、索他洛爾、胺碘酮等;電複律(在發作48小時內,可以使用);心血管介入方法如導管射頻消融(目前隨著器械的不斷改進,術者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房顫機理的不斷明確等,成功率最高可達80-90%);外科心外膜射頻消融(經胸腔鏡下進行,若需同時行心髒外科手術時尤為合適)。

所有的房顫病人都需要採用CHA2DS2-VASc評分來評估是否需要抗凝治療,同時也通過HAS-BLED評分來評估出血風險;但需要強調的是並非出血風險高就不進行抗凝治療;抗凝藥物以往比較多的是使用華法林,因為其不穩定且影嚮抗凝作用的因素眾多,今年有逐步被新型口服抗凝藥物替代的趨勢。

而針對出血風險很高或者已經因為使用抗凝藥物出現出血的病人或者因為不希望服用抗凝藥物的病人,還有一個方法,就是進行左心耳封堵,原因在於大約90%以上的房顫血栓存在於左心耳,封堵後可以避免長期服用口服抗凝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