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見眼病及其防治(上):老年性白內障與老年性黃斑變性

張靜琳

人的眼睛的結構由角膜、瞳孔、晶體等構成。人年輕的時候晶體是透明狀的,年長之後晶體變得渾濁,形成了白內障。白內障是大多數人會遇到的苦惱,視力的下降難免會對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響。黃斑處於視網膜的中心,如果出現了問題,人看東西也會變得混沌不清。本期訪談我們有幸邀請到了廣州愛爾眼科醫院副院長張靜琳博士為我們介紹老年性白內障與老年性黃斑變性。

(廣州愛爾眼科醫院副院長張靜琳博士)

 

張靜琳,主任醫師、廣州愛爾眼科醫院副院長、留美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山大學中山眼科博士,廣東省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常務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眼科學分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眼科醫師分委會眼遺傳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預防醫學會眼科疾病防治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擅長各種眼底疾病的診治,尤其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復雜性視網膜脫離、嚴重眼外傷、葡萄膜炎、視神經病變等疾病的診治。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SCI收錄8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

老年性白內障

人的眼睛構造類似於相機的原理。角膜和晶體相當於相機的鏡頭,鏡頭花了照片會拍不清楚,晶體混濁後眼睛看東西也會變得模糊。虹膜和瞳孔相當於相機的光圈,可以調節進入眼睛的光線。視網膜黃斑相當於相機的底片,相機的鏡頭再好,底片壞了,同樣拍不出好的照片。光線照進眼睛的最裡層,叫做眼底。目前,如果角膜和晶體出現問題,通過角膜移植和白內障手術可以更換;而眼底出現問題後是無法更換的。

人的晶體可以看作雞蛋清,雞蛋生的時候晶體是透明的,可以透過蛋清看到東西;但當雞蛋煮熟之後,蛋清變成了蛋白,看東西變得模糊,視力會受到影響。白內障的成因正是各種原因引起晶狀體蛋白質變性而發生渾濁。白內障的症狀表現為,隨著人年齡的漸長,視力開始下降,看東西比之前更暗、更黃,視物有隔著磨砂玻璃的感覺,嚴重的甚至可以導致失明。。

目前對於白內障,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療,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是白內障手術。早期稱為“白內障針撥術”,原理是將渾濁的晶狀體從瞳孔區推到玻璃體腔,但這種方法有很多並發症,且因為無法植入人工晶體,所以盡管感光度有所改善,視力依然不好,現已經基本不用。現在白內障手術就像開罐頭一樣,在晶體中間開一道小口,取出裡面的東西,將人工晶體放入“罐頭殼”裡,才算完成手術。

白內障是一種老化的現像,只要到了一定年齡,一定會得白內障。但不是所有白內障都需要手術,當白內障不影響視力時,不需要做手術。需要強調的是,白內障並非只能等到成熟後才能做手術,因為那時可能出現更多並發症。一般認為當出現視力下降(低於0.5),看東西變得模糊的時候,就可以考慮手術。

近年來,白內障手術取得了較大的技術進步。早些年代,白內障手術又稱為“復明手術”,旨在幫助患者從失明到光明,從“看不見”到“看得到”;當前白內障手術已經進展到了屈光性白內障的階段,不僅要讓患者“看得到”,還要“看得好”。什麼是“看得好”呢?過去的白內障手術放入的人工晶體是單焦晶體,類似於單焦點的鏡頭,看遠能看得清楚,但看近就需要帶上老花鏡。而現在采用的是多焦點的人工晶體,遠、中、近的距離都可以看得清楚。這種晶體可以讓患者恢復到接近年輕時的視覺,同時也解決了老花眼的問題。因此,“白內障+多焦人工晶體”也成為治療老花眼的一種方法。

老年性黃斑變性

人看東西用到最主要的是視網膜,相當於相機的底片,黃斑正處於底片最中心的位置。黃斑雖然範圍不大,但對視力非常重要。正常的黃斑中間是凹下去的,叫做“中心凹”。如果黃斑出現問題,人看東西的時候中間是看不清的或者是變形扭曲的,會很痛苦。

黃斑病變分為許多種,包括玻璃膜疣、地圖狀萎縮、黃斑出血、黃斑前膜等。玻璃膜疣是老年黃斑變性的表現之一,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開始萎縮,逐漸變薄,成為干性的老年黃斑病變;而當黃斑處有紅色出血,有新生血管時,叫做濕性的老年黃斑變性。

黃斑病變可能致盲,尤其老年黃斑變性,目前在歐美發達國家發病率極高。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積極預防十分必要。黃斑位於眼底的最裡層,人通過肉眼是看不到的,必須借助專門的儀器和設備。通常采用的是OCT檢查,將黃斑進行切面,以觀察黃斑的結構與功能是否正常。黃斑切面是通過光學原理,使用激光進行掃描,患者只會感受到有光線照進眼睛,而且時間很短,患者沒有痛苦。

對於干性的老年黃斑變性,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只能延緩發展,建議患者多吃一些富含葉黃素的食物,比如玉米、胡蘿蔔、藍莓、西蘭花等。濕性的老年黃斑變性有出血的症狀,主要是因為黃斑處長出了“新生血管”,會對視力造成不可逆的損害,甚至致盲。對此目前最主要和最常見的治療方法,是通過藥物治療,向眼睛裡 “打針”,注射一類名為“抗新生血管”的藥物。要防止老年黃斑變性,除了飲食上的注意事項,還要注意血糖和血壓,不要抽煙、不要喝酒。

內容整理: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胡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