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西醫治療糖尿病的角度談談如何看中醫?

張軍

暨南大學中醫學院中醫臨牀基礎教研室主任,華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中西醫結合專業研究生導師;衞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第五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師從國家級名老中醫沈英森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和廣州中醫藥大學腦病中心神經內科博士後。擅長中風、帕金森病、老年癡獃、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等疑難雜癥的中西醫結合診療。

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2021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糖尿病患者(20~79歲)達到了1.409億,也就是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普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欄目有幸邀請到了暨南大學中醫學院中醫臨牀基礎教研室主任——張軍醫生,為我們介紹糖尿病的成因、如何治療以及中醫治療在其中的作用。

糖尿病發病成因

糖尿病分為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一型糖尿病與遺傳因素最為相關,需要通過輔助基因檢測與診斷來判別。二型糖尿病目前已經成為影嚮國人健康的慢性殺手,主要是因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節律的生活和不當的飲食習慣,以及抗焦慮、抗抑鬱等藥物的不合理服用所致。

糖尿病的治療

糖尿病的治療方法有:口服降糖藥、胰島素註射、運動幹預、飲食治療和中醫論治。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註射屬於西醫治療方法,長期採用此法,可能使患者糖尿病後期出現血糖控制失效(胰島素控制失敗或(和)降糖藥無效、並發癥增多、睡眠障礙及焦慮等問題,在此不做重點介紹。

接下來張軍醫生將為我們介紹其他三種治療方法:

一、運動幹預

採用運動幹預的方法治療糖尿病,需要對患者的身體耐受度、是否有其他並發癥、所處的地點、經濟因素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以此為基礎進行個性化設計。

可以按照不同的分類,選擇不同的運動方式。按照機械劃分有等長運動和等速運動;按照呼吸類型分為有氧運動、無氧運動和混合型運動;按照強度分為高強度間歇性訓練、普通強度訓練。有研究表明,適宜的運動對患者的血糖穩定都極為有效,但是一個區域內的方式並不能推廣,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等均是較為適合糖尿病患者的運動。

二、飲食療法

飲食療法要堅持量、質和均衡。

量,即控制總量,每餐吃到八分飽即可。糖尿病發病的最大誘因就是「吃得太多」,我們要健康地生活,則需要攝入一定的營養物質,太多或太少都是不好的。

質,即飲食結構要合理搭配。我們需要對各種營養成分進行搭配,滿足身體的需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合理搭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這三大營養成分。精加工的米面類,口感雖好,但由於過度加工,營養價值會有所下降,長期食用可能還會造成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不足,甚至導致維生素的缺乏,建議大家平時多吃全麥面粉、瘦肉、雞蛋、豆制品和水果。

均衡,即把握好營養配比,安排好一日三餐。應註意將一日熱量均衡分布於三餐,切不可某一餐吃得特別多,而某一餐又餓肚子,這樣容易引起血糖的大起大落。

三、中醫治療:

中醫稱糖尿病為消渴癥,消渴,是指上、中、下三消。

上消就是口渴喜歡喝水,是由肺熱津傷所致,表現為口舌幹燥,口渴多飲,煩熱多汗,尿頻量多,治療應以清熱潤肺、生津止渴為法。

中消是指消穀善饑,即吃的多,吃了餓,餓了還吃。胃熱熾盛所致,臨牀表現為多食、易饑餓、形體消瘦等,治療以清胃瀉火、養陰生津為法。

下消就是多尿,腎虛精虧所致,治療以滋陰益腎為法。然而,糖尿病患者並不單單只存在單一病機,常以脾不足,加之瘀、痰、濁、濕等病理現象。

中西醫結合的優勢:

患者通過運用胰島素,來快速控制血糖,以減少高血糖狀態帶來的毒性;配合中醫藥所帶來的副作用小,同時應用能夠減少患者降糖藥和胰島素的使用量,延緩患者耐受的進程;中藥中的有效成分,也在國際上進行應用,但國內應用少,可以符合國內大趨勢,嚮應國家號召;相對而言,中醫藥更加經濟實惠。

糖尿病可能引發的並發癥

內容整理:暨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路珍珍